533毫米磁性鱼雷(潜艇)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533毫米磁性鱼雷(潜艇) | ||||||||||
---|---|---|---|---|---|---|---|---|---|---|
| ||||||||||
编号 | 153 | 类型 | 鱼雷(潜艇) | |||||||
火力 | 对空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4 | 鱼雷 | +12 | 射程 | ||||||
回避 | 轰炸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5
6 5 0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U-47、U-505、U-552、U-81、U-96、U-2540、U-156、U-1206、U-1405、U-35、U-2511、U-459、U-556、U-441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德国潜艇常使用的G7e系列电动鱼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磁性还是触碰式引信,虽然早期磁性引信不太可靠,但是结合无航迹的电动鱼雷有着很大的威力。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7e是德国U型潜艇及S型鱼雷艇(Schnellboote)所使用的电动潜射鱼雷。以G7e/T3为例,直径53.3厘米,长7.16米,装药281千克,采用100马力(75千瓦)的电动机和铅蓄电池。此外,电池需要预热到86℉(30℃)以达到最大速度(30节)和航程(7500米),不过为了打成奇袭,这个预热步骤经常被省去,如此一来实际航程仅为最大航程的2/3。
德军G7系列鱼雷的小写字母后缀分别代表不同的推进方式,a为蒸汽,e为电动,u为过氧化氢。
上面的是英国Mark IX鱼雷,中间的是德国G7e鱼雷,下面的是美国Mark 18鱼雷
各型详细划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设计诸元 | ||||
---|---|---|---|---|
型号 | 装备舰型 | 战斗部装药量 | 最大航程 | 航速 |
G7a/T1 | 水面舰只及U型潜艇 | 300kg | 6000m | 44节 |
G7e/T2 | U型潜艇及S型鱼雷艇 | 300kg | 5000m | 30节 |
G7e/T3c | 人操鱼雷 | 300kg | 4000m | 18.5节 |
G7e/T3d | S型鱼雷艇 | 281kg | 57000m | 9节 |
G7e/T4 | U型潜艇 | 300kg | 4000m | 18.5节 |
G7es/T5 | U型潜艇 | 200kg | 5700m | 25节 |
G7e/T5a&b | U型潜艇(b)/S型鱼雷艇(a) | 200kg | 8000m | 22节 |
G7e/T10 | U型潜艇 | 200kg | 5000m | 30节 |
G7e/T11 | U型潜艇 | 200kg | 5700m | 25节 |
G7e/T2[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7e/T2型在1936年即服役,这种鱼雷没有可见航迹;但这仅仅是其相对于G7a鱼雷的唯一优势。G7e/T2航程比G7a少得多,只有3000米;速度也更慢,只有30节。
航程和速度就是该型鱼雷的唯一问题。两种引信都有缺陷。磁性引信是为了让鱼雷到船只的龙骨下方并引爆,使其遭受重创,但实际效果不佳——这种鱼雷会过早起爆,或者干脆不起爆。因此德国潜艇总司令就命令这种鱼雷只用接触引信。但这种鱼雷的接触引信也有问题——纳尔逊遭到来自U-56的三枚鱼雷袭击,三枚鱼雷都命中龙骨,但两枚在命中时破裂,另一枚则是没有爆炸。U-56艇长威尔海姆·查恩上校因此感到极为沮丧,想要邓尼茨上将把他解职让他静静,而负责鱼雷开发和维护的机构则是继续坚持认为潜艇艇长有错。据信这种鱼雷的失效率在20%到40%之间。
而德国海军则是督促潜艇总司令进行投入以修正问题。总体上得到了修正,在挪威战役后期,接触引信和深度调节器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而磁性引信也得到了大幅改进。同时该鱼雷航程增加到5000米,最终增加到7500米。但到那时T2鱼雷已经不再生产了。
G7e/T3[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7e/T2的改进融合到了下款潜射鱼雷中。T3型在1942年生产,比早期T2有了很大改进。该鱼雷取消了T2的引信,使用了新型设计方案 。
T3航程5000米,速度可达30节。由于T3的改进和新的引信,G7a蒸汽鱼雷最终被取代,战争余下时期都很少使用。由于T3近接效果很好,U艇艇长可以往船只龙骨下方发射鱼雷,从而可以一发致命,增加效用。这种鱼雷可以用两种鱼雷散布,可以有效袭击商船队。
虽然因G7e/T2鱼雷的问题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但拥有了T3鱼雷,U艇显得更加致命。
1939年10月14日,皇家橡树(HMS Royal Oak)被贡特尔·普里恩(Gunther Prien)指挥的U-47命中三枚鱼雷,击沉于斯卡帕湾内。直到盟军在斯卡帕湾打捞到一些G7e/T3型鱼雷的残片,才知到德国有这种鱼雷。
G7e/T3型鱼雷的一大重要改进型就是G7e/T3d Dackel(Dachshund,腊肠犬)型。该型鱼雷是针对港口及封闭的沿海水域行驶的船只而设计的远程鱼雷,其航程可达57000米(62300码),然而其代价便是极慢的9节航速以及减少了19kg的战斗部装药。其可预设为在直线航向的末端进行曲线或环形运动,从而增大击中目标的可能性。至1944年中期,共计生产约300枚,其中80-90枚用于诺曼底登陆场用于对付盟军舰只。
另一种G7e/T3型改进型是G7e/T3c,这一型号是专门供貂型人操鱼雷使用的。简而言之,貂型人操鱼雷与lJN的回天人操鱼雷区别就在于前者可能生还,而后者纯属自杀。貂型人操鱼雷全长8.3米,水面航速10节、航程48海里;含一个潜水舱,可在水下30米潜航一小段时间,不过其没有配备潜望镜,这意味着它只能在水面上对目标发起攻击。由于人操鱼雷这一极小型化设备的不完善以及不稳定性,其除了攻击静止的近距离目标外,几乎没有命中其它目标的可能性。此外,也时常出现鱼雷和潜水舱无法分离,使其成为“真•人操鱼雷”的惨案。
G7e/T4[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7e/T4 Falke(猎鹰)是早期G7e/T3型的附属品。但T4并不是普通直航鱼雷,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被动制导鱼雷。它可在20节速度下航行7500米,于1943年3月服役。
1933年早期德国开始开发和测试声控导向鱼雷机制。在潜艇战开始时,潜艇艇长总是想不用把潜艇升到水面不用潜望镜就可以瞄准并发射鱼雷。潜望镜会暴露潜艇位置,而在舰体上的潜望镜会减弱潜艇的耐压船体而减少下潜极限。U艇必须到15米的浅水来使用潜望镜,这容易遭到轰炸、深水炸弹和火炮的攻击。
随着这种鱼雷的使用,U艇可以保持深度向船队射击,不会暴露自身位置和声音。通过潜艇的水听器,鱼雷可以直接瞄准有声音接触的地方,而自动引导装置则是可以信任,不必精确瞄准。
这种鱼雷在前400米与传统的直航鱼雷没什么区别,随后激活声学传感器并寻找目标。敏感的传感器就意味着鱼雷本身足够安静,因此行度只能限制在20节,不过这种鱼雷计划向商船引导,这么慢的航速也不是什么大的阻碍。
此外,发射鱼雷的U艇必须关闭电动机,并下潜至60米处。德国因发射声导鱼雷被误击而损失的潜艇就有两艘:1943年12月的U-972以及1944年1月的U-377。
目前仅知实战中只有三艘U艇发射该种鱼雷:U-221、U-603和U-758,用于对付HX-229和SC-122护航舰队。三次都算成功,导致数艘商船沉没,让人满意。但这种鱼雷还是很快被G7es/T5 Zaunkonig鱼雷所取代,这种鱼雷更快,引导更好,对快速航行的船只也有效。
G7es/T5[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7es/T5 Zaunkonig(鹪鹩),盟军称为德国海军声学鱼雷(GNAT),U艇艇员将其戏称为驱逐舰杀手(Zerstörerknacker)。这一型号的鱼雷于1943年8月,第一批次共80枚交付与德国海军;并于当年秋季取代了G7e/T4型鱼雷。这一型鱼雷与前代声导原理一致,只是对前代进行航程及航速的改进。最初生产的第一批次能以25节航速航行5700米;而后期的b型则以牺牲3节航速为代价,将航程提升至8000米。
据估计,德国海军在战斗中共计发射过640枚G7es/T5鱼雷,击沉盟军船只45艘。如果不是因盟军紧跟而上的反潜科技Fox噪音制造机,被击沉的数字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Fox噪音制造机由一系列多孔钢管组成,拖放于船只后200米。水从孔里高速通过时发声,绑在一起的钢管通过空穴原理将声音放大,从而制造出比舰船螺旋桨噪音更大的噪音,吸引声导鱼雷追踪,从而有效使舰船本身避开鱼雷。尽管有Fox这样的噪音系统,G7es/T5的攻击效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虽然服役期短,但这种鱼雷是声控导向鱼雷的概念证明。它的生产只比美国海军第一次成功使用Mark 24 Fido “水雷”早两个月。Fido可不是水雷,而是一种被动声导鱼雷,用于长程巡逻机(这种武器因保密原因而被编号为水雷)。Mark 24的首次成功是在1943年5月14日,VP-84的一架PBY-5击沉了U-640。大多数资料称GNAT的第一次成功使用是在1943年9月11日。而盟军在1943年9月知道德国人已经把GNAT投入使用,但直到1944年6月俘获U505后才得到这款鱼雷的可靠数据。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游戏中较为常见的潜艇量产雷,由于鱼的建造成本低廉使得这款鱼雷十分易得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7e_torpedo
《The Kriegsmarine》 David Porter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