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志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潜载发射筒(033G)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游戏数据

潜载发射筒(033G)
战舰少女R - 潜载发射筒(033G) - 发射器(反舰)
351装备时提高10%回避率
编号 713 类型 发射器(反舰)
火力 +4 对空 索敌
装甲 对潜 幸运
命中 +2 鱼雷 射程
回避 轰炸
可装备舰种
废弃
资源
50 50
40 50
开发
时间
不可开发
舰娘
自带
其他获
得方式
特别船坞351项目开发。
战舰少女R - 潜载发射筒(033G) - 发射器(反舰)
No. 713潜载发射筒(033G)
发射器(反舰)
火力  +4装甲  命中  +2回避  对空  对潜  鱼雷  轰炸  索敌  幸运  射程  对空补正
废弃资源 50 50 40 50 开发时间 不可开发
自带此装备的舰娘
其他方式 特别船坞351项目开发。

351装备时提高10%回避率


游戏中的说明

配合潜艇平台的反舰导弹发射筒。由于当时技术不够成熟,潜艇导弹还是采用了水面发射的模式。033G潜艇需要在水面打开发射筒进行发射。

装备简介

1975年,中船七〇一研究所(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向军委提议建造导弹潜艇。1976年,军委经过讨论后批复同意建造,但鉴于当时中国尚未掌握水下导弹发射技术,故建议采取“先水上,后水下”两步走的策略,先建造水上发射的导弹潜艇,最终过渡到能够水下发射的导弹潜艇。同时军委认为,虽然水上发射导弹会损失潜艇隐蔽性,但还是有意义的,发射前先在水下做好发射准备工作,上浮后水上逗留的时间有几分钟即可,发射后潜艇立即下潜,这种方式的隐蔽性仍然比导弹快艇要好。

这艘水上发射的导弹试验艇则以033型潜艇为基础进行改造,这就是后来的351艇。装备导弹方面,七〇一所考察过上游-1、上游-2等导弹,但最后还是选用了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体积较小的鹰击-8导弹。发射装置方面,七〇一所通过对比苏联的644型(双筒W级)和665型(长箱W级)潜艇,认为固定式凸出发射筒虽然结构简单,但会影响艇身外形,不利于航行,因此决定采用液压升降式发射筒。

351艇的发射筒位于艇身围壳两侧,耐压壳体以外,一共6个;发射筒的数量综合考虑了对艇身重心的影响以及火力密度。发射筒由一套液压式的升降系统驱动,液压系统的管路从艇内接出,艇内操作发射筒的升降。发射筒呈圆柱形,上方有一片顶板,顶板就是潜艇外壳的一部分,而发射筒本身则用921型钢等耐压材料(耐压强度3MPa)制成。在发射筒内有滑轨,导弹挂在滑轨上,导弹上有电子装置与艇内火控台相连,在发射前可输入火控数据。发射时潜艇需要浮出水面,液压系统将发射筒举升至15度仰角,发射筒前后盖同时打开,随后导弹点火发射,导弹尾焰经过发射筒后盖后方的导流槽,从艇身侧面的排气孔处排出。发射完毕后发射筒降下并关闭,潜艇下潜,完成发射流程重新下潜需要耗时约6-7分钟。351艇的6个发射筒可以同时准备,能够单发、双发或六发齐射。一次齐射预计可以击沉一艘5000t级的战舰。

1980年,发射筒就进行了陆上发射模拟弹试验,之后导弹发射筒还进行了强度和密封试验,以及液压升降机构的试验。1985年4月,351艇进行了首次水上发射试验。


351艇发射筒的正面照,举升了两个发射筒,其中画面右边的发射筒处于打开状态。


351艇停泊在码头,发射筒处于降下状态。


351艇举升全部6个发射筒。注意发射筒下方,艇身侧面的排气孔。


351艇靠岸补给时,通过吊机将新的导弹吊入发射筒中。

游戏相关


参考资料

袁仲,中国飞航导弹潜艇诞生记——访33G型潜艇设计负责人李建球,《舰船知识》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