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M-84鱼叉反舰导弹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RGM-84鱼叉反舰导弹 | ||||||||||
---|---|---|---|---|---|---|---|---|---|---|
| ||||||||||
铝耗8
| ||||||||||
编号 | 499 | 类型 | 导弹(反舰) | |||||||
火力 | +21 | 对空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鱼雷 | 射程 | ||||||||
回避 | 轰炸 | 突防 +24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6 6 0 18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蔚山、密苏里·改、蔚山·改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鱼叉导弹是西方使用最广泛的反舰导弹,发射平台也涵盖飞机和军舰,潜艇。鱼叉导弹是一种亚音速,低信号特征的导弹。和利用速度强行突防,高战斗部杀伤的苏式导弹截然不同。在实战中鱼叉导弹表现不错,但是也有杀伤力不足的缺陷。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展沿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GM-84鱼叉(Harpoon)反舰导弹是由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开发的反舰导弹,在1979年装备部队使用,也是美国海空军现役最主要的反舰武器,可以从飞机,各类水面军舰以及潜艇上发射。此外,美国海军利用鱼叉导弹开发出远程陆上攻击型(SLAM: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在美国三军通用编号当中,AGM-84为空射型,RGM-84为舰射型,UGM-84则是水下潜艇发射型,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
在鱼叉导弹开发前,美国海军已经有可空射的AGM-12小斗犬导弹,1965年由美国海军航空司令部推动研发的鱼叉导弹是一种空射、主要设定目标是潜舰,计划射程45公里;美国海军在1960年代初尚无认真地思考舰载反舰导弹的需求,当时核子武器可以将大部分的威胁给解决掉。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苏制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艾拉特号驱逐舰,美国海军才意识到反舰导弹对水面舰的威胁,并成立团队评估舰载反舰导弹的需求。在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艾蒙·松华特上将推动下,鱼叉导弹在1968年开始方案论证,1970年11月确定开发计划,1971年1月进行招标,同年6月从参予竞争的5家公司中选定麦道公司为主承包商,进入工程发展阶段。
鱼叉导弹发展计划分为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和使用鉴定试验3个阶段。计划中共用样本飞弹102枚,其中设计用的有32枚,研制用的有40枚,用于鉴定试验有30枚;其中80枚为配备寻标器及控制系统的版本,仅有10枚为装上战斗段的全功能实弹。
首批原型弹1972年10月17日试射,原型弹是由固态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不过在后续技术需求上射程加倍至90公里,麦道因此放弃火箭推进,决定以涡轮喷射发动机作为导弹动力。鱼叉导弹的动力测试直至1977年3月才试验结束,共发射样本飞弹40枚;至1974年起鱼叉导弹的主动寻标器开始进行测试。1975年7月投入首批生产,同年12月完成研制,在1977年7月开始进入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服役,空射型鱼叉导弹在1979年服役,配备至P-3巡逻机上;潜射型鱼叉导弹则到1981年才完成研发服役。
鱼叉导弹开发经费3.823亿美元,第一批量产总经费39.096亿美元,共生产原型弹84枚、量产弹3,929枚,全速生产状态为每个月40枚,单价97.4万美元。至2004年,鱼叉导弹家族的总产量超过7,500枚。在搭配濒海战斗舰(LCS)的鱼叉Block II+因LCS量产提前告终而停止研发后,美国军方目前反舰导弹采购计划以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为主要优先,未新购鱼叉导弹,仅继续将库存升级与翻修。目前的鱼叉导弹量产线主要供应国外用户订单,量产将持续至2026年。
舰射型鱼叉导弹绝大部分都装设在Mk 141导弹发射架上,但某些缺少放置发射架空间的舰种也可以使用Mk 13型导弹发射器或MK-16反潜火箭(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投射,如派里级跟诺克斯级。至今仍不相容Mark 41垂直发射系统。
武器性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鱼叉导弹设计主要分成四个结构:寻标器、导航电脑、弹头、引擎。
初期型鱼叉导弹主动寻标器型号为AN/DSQ-28,它为一款操作频率J波段的二维雷达,可在飞行方向45度角区域内进行搜索,由于鱼叉导弹原始设计为攻击上浮的潜舰,对小型目标的寻获锁定功能不差,对现代驱逐舰搜索距离最远可达40公里,一般可搜索距离也有18公里。导航电脑代号AN/DSQ-44,DSQ-44并无使用惯性导航系统,而是运用可测定三轴空间的姿态参照系统(Attitude Reference Assembly,ATA),ATA导航准确度虽差于惯性导航,但是对配备主动寻标器的鱼叉导弹来说是一个可以容忍的设计权衡。至2000年代后,鱼叉Block II之后的新型号导航段引入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导航设备,具有所谓“沿岸目标压制模式”(Coast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亦即对沿岸、港湾内,甚至陆上目标的攻击能力,在准确度与可调整的导航点都大幅精进。
鱼叉导弹弹头制式编号WDU-18/B,长90公分,重211公斤,为半穿甲高爆弹设计;陆攻型的弹头更换为WDU-40/B,重360公斤。
AGM-84鱼叉导弹有各种衍生型号,其性能如下:
导引设计:
- ATA导航,末端主动雷达导引(AGM-84A/B/C/G)
- 惯性导航、GPS中制导和红外成像末导引(AGM-84E/H)
- 惯性导航、GPS、地形匹配中制导和红外成像末导引(Grand SLAM)
结构:
- 引信:近炸引信/触发引信
- 弹重;540公斤(AGM-84A/B/C/G),627公斤(AGM-84E),725公斤(AGM-84H)
- 弹长:3.85米(AGM-84A/B/C/G),4.50米(AGM-84E),4.37米(AGM-84H)
- 弹径:343毫米
- 翼展:914毫米(AGM-84A/B/C/E/G),2430毫米(AGM-84H)
- 发动机:J402涡轮喷射发动机
- 作战范围:58-196英里(93-315千米)依发射平台而定
- 飞行高度:掠海
- 速度:0.85马赫(1041千米/时)
- 制导系统:主动雷达导引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玩意儿战斗部只有上游-1导弹一半重,却有大差不差的杀伤力,想是半穿甲战斗部的设计理念折算出来的(^_^)
鉴于其可通过建造和刷决战来量产,建议和上游-1这类带穿甲系数的反舰导弹混装以节铝,而且高达21点的火力点数决定了它不会影响输出能力(要是换成“企鹅”反舰导弹输出可能就不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