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5.5厘米三联主炮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日本15.5厘米三联主炮 | ||||||||||
---|---|---|---|---|---|---|---|---|---|---|
| ||||||||||
对空倍率1.1
| ||||||||||
编号 | 210 | 类型 | 中型主炮(轻) | |||||||
火力 | +6 | 对空 | +3 (+8)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1 | 鱼雷 | 射程 | 中 | ||||||
回避 | 轰炸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1
1 0 2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A150、大淀、仁淀、大淀·改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三年式155毫米炮研发于30年代早期,是该国第一种三联主炮。因为技术较新且身管较长,三年式155炮有着很不错的性能,不过作为巡洋舰主炮破坏力不如203口径。这种主炮最早装备于轻巡状态的最上级,在最上级换成203主炮后,有两座炮塔被装备到大淀号上,另有八座被用于大和级作为副炮,剩余的被封存或者当做岸防炮。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六十口径十五糎五砲
这种炮一开始是作为最上级的高平两用主炮来使用的。在最上级换了重巡洋舰的主炮后,这些15.5厘米主炮用在了大和级的副炮、大淀号的主炮以及一些岸防炮。
虽说这种炮号称“高平两用”,但是这种炮的射速只有5-6发每分钟,最大仰角只有55度,俯仰速度10度每秒。(相比于6英寸47倍径Mark 16的8-10发每分钟,40度后改进为60度,10度到11度每秒;6英寸47倍径DP Mark 16的12发每分钟,78度,14.8度每秒)这么看来,这种炮对空效果其实非常有限,然而对海则是非常优秀的武器。
吴市和佐世保各有一座三联装炮塔用于防空,而两门单装炮则是用在东京地区作为岸防炮。
炮型详细划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三联装炮塔(巡洋舰主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最上型尚处于伪轻巡洋舰时期(1935年7月-1939年2月)所装备。由于是三联装炮塔,因此内部人员配置也发生变化,炮术长瞭望位左移,正面两扇观察窗;右侧是瞄准手观察窗,左侧为回旋手观察窗。
大淀型于1943年2月装配了由最上型拆下来的炮塔,大体上与最上型的装配没有改变,故归类为一起。
设计诸元 | |||
---|---|---|---|
炮组成员数 | 24名(最上) | 炮台重量 | 175吨 |
回旋速度 | 6度/秒 | 俯仰速度 | 10度/秒 |
最大俯仰角度 | +55度~-7度 | 射速 | 5发/分 |
炮弹重量 | 55.85kg | 炮弹类型 | 零式通常弹 九一穿甲弹 |
最大射程 | 27400m | 炮弹初速 | 920m/秒 |
1939年,改造前的最上
1944年的大淀号,注意一号炮塔指向右舷
三联装炮塔(大和型副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装备舰型:大和、武藏
在最上型改为重巡洋舰后,她们的155mm炮塔经改造成为了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的副炮。改造后外形发生很大变化,8米测距仪前移,加设隔热板等。但是炮塔的防御装甲仍然和轻巡洋舰时期没有差别,依旧是25mm,因此被认为是大和型战列舰的弱点。但是日本海军考虑到增厚装甲会影响到炮塔的回旋速度,因而把增加防御的计划暂时搁置;只能选择折中的方案,比如加强了位于炮塔正下方的弹药库一带的装甲。
设计诸元 | |||
---|---|---|---|
炮组成员数 | 24名 | 炮台重量 | 175吨 |
回旋速度 | 6度/秒 | 俯仰速度 | 10度/秒 |
最大俯仰角度 | +55度~-7度 | 射速 | 5发/分 |
炮弹重量 | 55.85kg | 炮弹类型 | 零式通常弹 九一穿甲弹 |
最大射程 | 27400m | 炮弹初速 | 920m/秒 |
1941年9月,大和正在舾装,15.5厘米三联装副炮清晰可见。由于大和型战列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最高机密,相关的资料图片特别稀少
这种炮可以使用九一式穿甲弹、零式通常弹和照明弹,下图为零式通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