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7)
内容扩充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7) | ||||||||||
---|---|---|---|---|---|---|---|---|---|---|
| ||||||||||
编号 | 36 | 类型 | 大型主炮 | |||||||
火力 | +27 | 对空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3 | 鱼雷 | 射程 | 超长 | ||||||
回避 | 轰炸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0
22 24 0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2015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兑换码获得;战利品兑换 |
大型主炮 |
废弃资源 | 0 22 24 0 | 开发时间 | 不可开发 |
自带此装备的舰娘 | |||
其他方式 | 2015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兑换码获得;战利品兑换 |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衣阿华原打算使用旧计划舰南达级的主炮,后来发现并不适合,于是研制了MK7型主炮,由于身管比MK6更长,所以虽然两者的弹丸一样都是1.225吨的超重弹,但是MK7有着更强的威力。该炮装备于衣阿华级战列舰,在海湾战争中仍在使用。在战争末期,MK7更新了炮弹,弹体和被帽都有改进,增强了侵彻力。战后的现代化改造中,还为炮塔增加了测速雷达。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由于在设计时沟通出现了问题,美国海军军械局(BuOrd)一直以为新型战舰衣阿华级时要使用原本南达科他级战列舰(1920年)废案打算配置的16英寸50倍径Mk 2型火炮作为主炮。然而造修局(BuC&R)方面则认为衣阿华级的炮座太小不能装备Mk 2的三联装炮塔,要为其做出一款新型的、设计更加紧凑的炮塔。在这样的需求之下,Mk 7应运而生。
Mk 7型火炮所使用的炮弹重量在1900到2700磅之间,最大炮口初速可达820米每秒(使用高爆弹),射程也能达到39公里,在极限射程上炮弹的飞行时间需要将近1.5分钟。每座炮塔都需要79人才能正常运转,其单价超过140万美元。
Mk 7的每座炮塔都配备了三根炮管,这三门火炮都可以彼此独立进行瞄准和射击,这让衣阿华级在火力分配上可以更加自由。每座火炮上都独立配置了光学瞄具和弹道模拟计算机,这保证了即使在各炮位在由于舰只受损导致与舰上的主副炮火控系统中断通讯之后依然可以发动攻击。
Mk 7的最大仰角为45度,最大俯角为5度,旋转角度可达300度,其炮塔转速为4度每秒。每座炮塔中都会有一道明显的红线标注了开火时的后坐力范围,为操作人员提示了最小安全距离。
Mk 7型主炮同样配备了福特公司生产的Mk 8机电式射程解算仪(Range-Keeper),它在能够将目标移动速度、炮弹飞行时间和空气阻力影响等一系列因素进行评估,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在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在蒙大拿级战列舰开工建造时候,该系统再次改进,能够分析雷达数据以对敌舰和陆地目标进行更精确的瞄准。这一类辅助设备带给了美国海军很大的优势,因为日本海军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能和美国相比肩。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造时,每座炮塔装备了一具DR-810雷达,这种雷达能够测定每门炮的炮口初速,这让预测下次射击时的初速变得更为简单。结合Mark 160火控系统和更加统一的发射药,这些改进使得这些武器成为了战列舰级别最精准的主炮。比如,在1987年克里特到的射击测试中,15枚炮弹在34000码外发射,每个炮塔的右炮管各发射五枚。散布样本大小为220码,即全距离的0.64%。有14枚落在了散布样本中心250码内,8枚在150码内。弹与弹之间的散布间距为123码,即全距离的0.36%。
这种炮的射击速度为每分钟2发。
炮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1939年Mk 7一开始所使用的炮弹是Mk 8 Mod 0,到1944年升级为Mod 6。升级后的炮弹采用更好的硬化技术,在35°着角下能够显著提高对表面硬化装甲的穿透效果。这项改进是如此之好以至于美国海军武器局专门写下备忘录,准备将所有战列舰上以前型号的炮弹回收,全部尽快地换为Mod 6炮弹。Mod 6有更圆钝的弹头,以极大地加强大角度入射水平装甲时的穿透性。而Mod 8炮弹有更重的被帽,更钝的弹头,和经过热加工处理更坚硬的弹体。
当然,这种炮也有其他炮弹。比如训练弹Mark 9(2700磅)、Mark 15和Mark 16(1900磅)。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增加了核炮弹Mark 23(重1900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增加了如下炮弹(均重1900磅):带CVT(Controlled Variable Time,可控可变式定时)引信的高爆弹Mark 143和改进型常规弹药(Improved Conventional Munition)Mark 144和HE-ET/PT Mark 145(这种炮弹带电子计时和触发引信)。
该炮炮口初速如下:
穿甲弹:新炮2500英尺每秒,普通炮2425英尺每秒,减装药1800英尺每秒。
高爆弹:新炮2690英尺每秒,普通炮2615英尺每秒,减装药2075英尺每秒。
炮管寿命290-350发,每炮弹药存量约130发。
该炮在使用穿甲弹时在45度取得最大射程42345码,使用高爆弹时在45度取得最大射程为41622码。上述两个数据为新炮、全装药,如果是减装药,对应数值为24180和27350。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中军械局把Mark 13高爆弹配置了机械定时引信的防空炮弹。还有一份OP 1091 "A.A. Range Table for 16-inch 50-caliber Gun",这是一份说明了高爆弹在不同仰角不同飞行时间所处位置的表格。虽然这样的防空射程表看起来更像是给人看的,不过日本的主炮不也可以用三式弹对空吗?这就是舰C衣阿华的16inch三连装炮 MK.7有3点对空值的由来。
当然,这种炮塔的炮座为Class A装甲,厚度从11.6英寸到17.3英寸不等;而炮塔的正面是17英寸Class B装甲内衬2.5英寸STS,等效厚度18.75英寸;炮塔顶部是7.25英寸Class B装甲内衬0.75英寸STS;炮塔侧面是9.5英寸Class A装甲内衬0.75英寸STS;炮塔后部是12英寸Class A内衬0.75英寸STS。这大概就是舰C衣阿华的16inch三连装炮 MK.7加1点装甲值的原因吧;然而其他战列舰的炮塔也是与此类似啊?[1]
下表是该炮在用超重弹时的穿深表,是以美国经验式为基础计算的,初速为2500英尺每秒。
射程 | 垂直装甲 | 水平装甲 | 弹着速度 | 落角 |
---|---|---|---|---|
0码 | 829毫米 | - | 2500英尺每秒 | 0.0 |
5000码 | 747毫米 | 17毫米 | 2280英尺每秒 | 2.5 |
10000码 | 664毫米 | 43毫米 | 2074英尺每秒 | 5.7 |
15000码 | 585毫米 | 71毫米 | 1893英尺每秒 | 9.8 |
20000码 | 509毫米 | 99毫米 | 1740英尺每秒 | 14.9 |
25000码 | 441毫米 | 131毫米 | 1632英尺每秒 | 21.1 |
30000码 | 380毫米 | 169毫米 | 1567英尺每秒 | 28.25 |
35000码 | 329毫米 | 215毫米 | 1555英尺每秒 | 36.0 |
40000码 | 280毫米 | 286毫米 | 1607英尺每秒 | 45.47 |
42345码 | 241毫米 | 357毫米 | 1686英尺每秒 | 53.25 |
炮塔[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衣阿华级均采用三座三联炮塔,而未成舰蒙大拿级则是四座三联装炮塔。衣阿华重量1701吨到1708吨。
俯仰角:1号和3号炮塔为-2/+45度,2号炮塔为0/+45度。俯仰速度为12度每秒。旋回范围是-150/+150度,旋回速度是4度每秒。装填角度+5度。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游戏内综合性能最强而均衡的主炮之一,最早的超长射程炮,每个账号仅限拥有一门。
为了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2015年9月3日幻萌官方微博在港台服发布了有效期为48小时的兑换码4rjhnsg3来允许玩家获得此装备。部分不关注微博等玩家社区的玩家因而与此强力装备失之交臂,在当时引起了部分争议。
2018年5月11日1点,维护后的战舰少女R允许未拥有过MK7的玩家在战利品商店兑换该装备。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6%22/50_caliber_Mark_7_gun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US_16-50_mk7.htm
- ↑ 关于衣阿华炮塔防护更具体的数据,详见http://www.zhanliejian.com/thread-7244-1-1.html和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US_16-50_mk7_pics.htm,原文如下: Note the 0.75 in (1.9 cm) STS steel plates making up the gun house sides. To this will be bolted 9.5 in (24.1 cm) Class A armor plates. The turret back was 0.75 in (1.9 cm) STS over which was 12.0 in (30.5 cm) of Class A armor plate. The turret face, not yet in place in this photograph, was made up of 2.5 in (6.4 cm) STS steel over which was 17.0 in (43.2 cm) of Class B armor plate, equivalent to a single plate 18.75 in (47.6 cm) thick. The turret roof was 0.75 in (1.9 cm) STS over which was 7.25 in (18.4 cm) of Class B armor plate.
衣阿华和新泽西在特鲁克的炮术表现:http://tieba.baidu.com/p/3103040500?see_lz=1 和 http://tieba.baidu.com/p/3112909824?see_l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