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志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战舰少女R走过第10年啦!快来看看大家的祝福吧!→十周年贺图集

萤火虫(装备)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您想要查看的是萤火虫(舰娘)吗?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萤火虫(装备)
战舰少女R - 萤火虫(装备) - 轰炸机
铝耗5
编号 171 类型 轰炸机
火力 对空 +6
(+15)
索敌
装甲 对潜 +3 幸运
命中 鱼雷 射程
回避 轰炸 +7
可装备舰种
废弃
资源
3 3
0 11
开发
时间
不可开发
舰娘
自带
巨像怨仇自带
其他获
得方式
特殊情况:航巡大淀·改、航战AIII可以装备所有的攻击机、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
战舰少女R - 萤火虫(装备) - 轰炸机
No. 171萤火虫(装备)
轰炸机
火力  装甲  命中  回避  对空  +6(+15)对潜  +3鱼雷  轰炸  +7索敌  幸运  射程  对空补正
废弃资源 3 3 0 11 开发时间 不可开发
自带此装备的舰娘 巨像怨仇自带
其他方式

铝耗5


特殊情况:航巡大淀·改、航战AIII可以装备所有的攻击机、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43年开始服役的萤火虫虽然是战斗机,但是和海燕一样保留了领航员的设置,双座的结构影响了飞机的速度,即使萤火虫装备了液冷格里芬引擎,速度也只有500KM出头。由于萤火虫载荷不错且是双座飞机,于是萤火虫更多被用于多用途任务。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92年在加拿大翻修一新并至今仍可飞行的萤火虫,编号VH142

费尔雷“萤火虫”式是英国皇家空军于二战时期研制的一款舰载战斗机。

“萤火虫”比它的前辈——“海燕”在性能和火力上有极大提升,但在临近战争结束才开始服役。它应当时英国舰队航空兵的设计,采用了飞行员与武器操作员座位分离的双座方案。事实证明这个方案在飞机长距离作战中表现稳健,尽管单个发动机和重型的武器配备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它的性能。

“萤火虫”在二战时的定位是舰载战斗机,但在战后随着喷气技术的发展,它被更多地用来执行对地攻击和反潜任务,直到1950年还在英国舰队航空兵中占据者重要位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萤火虫”还参加了朝鲜战争。直到1962年,“萤火虫”仍然在某些国家服役。

研发过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38年英国航空部颁布招标书,要求为英国海军研制两种取代“海燕”的舰载战斗机,一种是炮塔战斗机,另一种是传统战斗机。要求这两种战斗机在4572米高度速度不低于509千米/时,传统战斗机安装6挺勃朗宁7.7mm机枪或4门西斯帕诺20mm机炮。

1939 年航空部放弃了炮塔战斗机方案,并修改了传统战斗机的性能要求,内容涵盖了单座和双座两种型号,最大速度分别提高至611千米/时和555千米/时。数个英国公司参加了竞标,费尔雷的单双座方案既可以安装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格里芬”发动机,也可以放大机身以安装纳皮尔公司的“军刀”发动机。航空部在评审的各公司方案后,在1940年又修改了性能要求,颁布了 N.5/40标书。出于海上长时间飞机的考虑,N.5/40仅保留了双座型,并要求安装导航设备。

费尔雷的方案最终赢得竞标,1940年航空部向费尔雷公司订购了200架生产型飞机,命名为“萤火虫”,其中前3架为原型机。1941年12月22日,首架“萤火虫”原型机首飞。与“海燕”相比,尽管“萤火虫”因安装了20mm机炮要重1810千克,但由于气动外形的优化和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原型机的最大速度还是比“海燕”快了60千米/时。1943年3月4日,第一种批生产型“萤火虫”I下线。1942 年“萤火虫”在下博斯库姆进行了操控性和性能试飞。

设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萤火虫”采用单发悬臂式下单翼常规布局,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椭圆形截面机身,外覆承力蒙皮;悬臂式下单翼,椭圆形机翼,相对厚度较大。机翼后缘内侧下方安装有大型杨曼襟翼,最大下偏可接近 90°,有利于航母短距起降及低空大机动飞行。后缘外侧安装有金属结构织物蒙皮的副翼,副翼后缘安装有平衡调整片。“萤火虫”的机翼外翼段可旋转 90º 后再向机身两边折拢。

“萤火虫”采用倒“T”形翼布局,垂尾和悬臂式平尾后缘全翼展金属结构织物蒙皮的方向舵和升降舵,所有操纵面后缘都有平衡调整片。起落架为后三点式单轮式,主起落架向内侧收入机翼,尾轮为固定式不可收放,尾轮前部安装有“V”形可收放着舰钩。

最具代表性的“萤火虫”IV安装一台罗尔斯-罗伊斯“格里芬”74发动机,该发动机为“V”形喷射式 12 缸液冷结构,带机械增压器。最大功率2245马力(1674 千瓦)。早期型“萤火虫”发动机和滑油散热器都布置在机头下方,从“萤火虫”IV开始散热器移到翼根两侧。

“萤火虫”在机身中段布置有串列双座座舱,从前至后分别是飞行员、领航员/无线电操作员。飞行员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领航员/无线电操作员座舱盖向前滑动打开。

“萤火虫”机翼中部内安装有 4 挺 20 毫米西斯帕诺公司的HS.404机炮,另外在翼下挂架可挂载2枚455千克航空炸弹和16枚RP-3火箭弹。

服役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3年3月首架“萤火虫”开始交付英国海军,1944年6月“不倦”号航母的1770中队首先装备了9架“萤火虫”。1944年7月中旬“萤火虫”从“不倦”号航母上起飞,攻击了德国“提尔比茨”号战列舰。由于“萤火虫”的性能不适于执行空战任务,所以该机在二战中多执行对地对海面目标的战术攻击任务。

1945年6月日本投降前,英国远东特遣舰队的“萤火虫”对日本在苏门塔腊的炼油厂进行了攻击,并对袭击了日本近海的船只和陆上目标。“不倦”号航母上装备“萤火虫”的1772中队成为英国海军第一支在日本本土上空作战的舰载航空兵中队,同时也是首支在东京上空执行作战任务中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萤火虫”继续留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军队中服役,生产一直持续到 1955年5 月。1950 年澳大利亚和英国联合轻型舰队的“萤火虫”参加了朝鲜战争,“萤火虫”AS(Anti-Submarine, 反潜型)MK.4 在朝鲜战争期间从航空母舰起飞执行反潜任务,1954 年“萤火虫”参加镇压马来西亚独立运动的战争,1956年,“萤火虫”被同是费尔雷公司研制的“塘鹅”式反潜机取代而退出一线部队。尽管如此,“萤火虫”在其余生中继续充当靶机及教具飞机又服役了数年。

型号变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萤火虫”I/FR.I

Mk I型共有两个变种型号,一共生产了429架F Mk I型战斗机和376架FR Mk I型战斗侦察机(加装ASH雷达)。最后生产的334架Mk I升级了1765马力的“格里芬”XII引擎。

  • “萤火虫”NF.Mk II

Mk II型只生产了37架,全部为夜间战斗机。比Mk I型机身更长,并且加装了AI雷达。

  • “萤火虫”NF.Mk I

改装后用于取代NF Mk II型的原Mk I型夜间战斗机。

  • “萤火虫”T.Mk I/II/III

战后由Mk I改装而来,用于训练的教练机型号。

  • “萤火虫”TT.Mk I

战后由Mk I改装而来的拖靶机。

  • “萤火虫”Mk III

采用“格里芬”61引擎的计划,未正式投产。

  • “萤火虫”Mk IV

采用2330马力“格里芬”72引擎的型号,1944年首飞,战后才服役。

  • “萤火虫”FR.Mk 4

Mk IV的战斗侦察机变种。

反潜机,携带美国生产的声呐浮标。

  • “萤火虫”AS.Mk 6

反潜机,携带英国本土生产的声纳浮标。

  • “萤火虫”AS.Mk 7

上述机型换装“格里芬”59引擎的变种。

  • “萤火虫”U. Mk 8/9

Mk 7改装的靶机。

性能指标(Mk 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机长:11.46m
翼展:13.57m
空重:4432kg
战斗全重:6373kg
动力:1x 罗-罗“格里芬”IIB液冷V12引擎(1730马力)
最高速度:509km/h(4300m)
最大航程:2090km
升限:8530m
武器:4x 20mm西斯帕诺HS.404机炮;8x RP-3 60磅火箭弹;2x 1000磅航弹

涂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萤火虫”F.Mk I,不倦,1944年8月,第1772海航中队,序列号Z1946,编号Z。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0版本实装时分类为战斗机,3.0.0版本分类变更为轰炸机。

一款可通过刷5-3量产的前期水平歼轰机,建议全部给CVL满上。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英语维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irey_Firefly

空军之翼 Yifeizhao,《寻找“萤火虫”》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firef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