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61防空导弹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红旗61防空导弹 | ||||||||||
---|---|---|---|---|---|---|---|---|---|---|
| ||||||||||
鹰潭装备时增加25%伤害
对空补正70% 对空倍率3.5 铝耗5 | ||||||||||
编号 | 670 | 类型 | 导弹(防空) | |||||||
火力 | +11 | 对空 | +15 (+131)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鱼雷 | 射程 | ||||||||
回避 | 轰炸 | 拦截 +19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5 2 2 15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通过特别船坞的鹰潭项目获得 |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红旗61原为红旗41地空导弹,后转为研发军舰使用的舰对空导弹。由于军舰使用环境更加苛刻,加上采用不同于此前的新制导方式,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红旗61导弹一直到80年代才成熟。红旗61导弹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半主动雷达制导。是一种近程舰空导弹。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60年代初期,战争中已广泛采用低空入侵和中低空轰炸战术。为对付未来战争中飞机低空入侵的威胁,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64年向工业部门提出发展中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要求。1965年12月,七机部二院二十五所制定了红旗四十一号(HQ-41)地空导弹武器总体方案。1966年1月,中央专委会议决定将HQ-41中低空导弹武器系统列入国家研制讨划,并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将HQ-41改名为HQ-61,以体现它具有我国60年代的科技水平。1967年,国防科委和海军拟议将HQ-61从地空导弹改为舰空导弹,装备新研制的导弹护卫舰(即后来的053K型),并于1968年下达研制任务。
HQ-61由七机部抓总,相关部件如发射架、装填系统等由六机部设计和生产。由于导弹系统设计过程中恰逢十年动乱时期,研制进展非常缓慢,直到1975年设计才初步完成设计。1976年才装备到配备7231发射系统的导弹护卫舰531舰上,并开始进行海上试验。HQ-61的试验过程也非常漫长,在其后的10年的研制过程中克服了海上杂波锁定失效、引信早炸等问题后,在1986年进行定型试验。在进行于海军试验基地的定型试验中,HQ-61面对HY-1YB(海鹰一号)靶弹和CK-1(长空一号)靶机取得了8中6的成绩;而在同年举行于地空导弹试验基地的定型试验中,HQ-61则取得了6中4的成绩,其中对大机动型CK-1C靶机的试射取得了完美命中。1988年11月,HQ-61导弹系统终于批准定型,进入实际服役,此时离开始研制已经过去了20年。
HQ-61有两组弹翼,每组4片,弹体中部的梯形弹翼弹翼呈十字形布置,弹体尾部的三角形弹翼呈X形布置,与前者错开;弹翼使用液压操纵,气动布局更为灵活。HQ-61由一台GF-01B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使用聚胺酯高能燃料,尾部喷管为钛合金材料,以减轻发动机重量;发动机能推动导弹加速到3马赫,但射程只有10km,射高只有8km,只相当于国外近程点防空导弹的水平。HQ-61使用40kg的连续杆战斗部,引信有定角近炸引信和碰炸引信两种。
射控方面,HQ-61使用半主动引导头,引导头含有多普勒混频器和一个KS-1型自动驾驶仪,并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内部仍然使用电子管电路,与国外先进导弹使用的晶体管电路仍有差距。导弹发射前,由舰上的ZL-1型火控雷达使用C波段单脉冲对目标进行跟踪,将目标数据发送到ZH-1型指挥仪中的火控计算机,解算出射击诸元后发射导弹,ZL-1型雷达再发射X波段连续波照射目标,导弹根据照射回波飞向目标。此外,HQ-61还保留了无线电指令制导模式,同样由ZL-1型雷达发射制导波束。
1979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将HQ-61改为陆用防空导弹,称为红旗六十一号甲(HQ-61A),同样在1988年11月定型。1988年8月,总参谋部下达了改进HQ-61的研制任务,照射雷达升级为360型,指挥仪升级为ZH-1B型,并换用六联装发射器,改进后的型号称为红旗六十一号乙(HQ-61B),在1991年交付,装备在了053H2型护卫舰上。1989年9月,海军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希望对HQ-61再作改进,扩大装载平台的范围,提高可靠性,扩大作战范围,引导头改用晶体管等固态电子元件,弹翼改为前后均为X形,这种改进型号称为红旗六十一号丙(HQ-61C),1993年完成了飞行试验。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游戏中唯一拦截值低于20的防空导弹,根据拦截算法,面对深海导驱20突防的上游-1导弹,必定会漏掉一枚。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陆正廷,《上海航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