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反潜鱼雷发射器(MK46)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三联反潜鱼雷发射器(MK46) | ||||||||||
---|---|---|---|---|---|---|---|---|---|---|
| ||||||||||
增加10%暴击率
| ||||||||||
编号 | 666 | 类型 | 鱼雷(通用) | |||||||
火力 | 对空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13 | 幸运 | |||||||
命中 | +3 | 鱼雷 | +8 | 射程 | ||||||
回避 | +3 | 轰炸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50 50 0 0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2023年12月声威行动活动Ex-4奖励;战利品兑换 |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MK-46鱼雷是一种广泛装备的轻型声导鱼雷。由于性能出色,适装性强,该鱼雷除了服役多种军舰外,还作为航空鱼雷和反潜导弹战斗部使用。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60年代,北约海军通用的Mark 44反潜鱼雷难以应对苏联最高航速30kt以上,潜深300m以上的核潜艇。于是,美国海军再次委托霍尼韦尔公司开发Mark 44的后继型号,主要对付高速潜艇,且拥有多次重复攻击的能力,这种鱼雷称为Mark 46。
Mark 46鱼雷与采用镁电池驱动的Mark 44不同,Mark 46是一种热动力鱼雷。Mark 46的燃料由军械局鱼雷部门的莱特林格博士(Otto W. Reitlinger)发明,又称为“OTTO II”燃料。它由丙二醇二硝酸酯(76%)作为爆炸反应物,癸二酸二丁酯(23.5%)作为防止变质的稳定剂,硝化二苯胺(0.5%)作为中定剂组成。这种燃料的特点是平时储存非常安全,有效期达到8年,且腐蚀性小,燃料可以重复加注;反应条件简单,直接加热,不需要氧化剂即可开始反应。Mark 46由一具活塞热发动机驱动,功率70kW,能驱动鱼雷以50kt的速度航行8500m。不过,由于发动机是开式设计,使用的又是硝基燃料,燃料燃烧会产出不溶于水的气泡,鱼雷航迹明显。
Mark 46鱼雷的口径与Mark 44同样是324mm,战斗部是44kg的PBXN-103炸药,引导头则兼具了主动与被动声纳探测模式,有之字形和螺旋下潜两种航行搜索模式,搜索深度15-300m,锁定目标后鱼雷会直接撞击目标,由碰炸引信击发。
1965年生产的舰射基本型号Mod 0采用的还是固体燃料发动机,但因为噪音过大只生产了少量。随后,在1967年才开始量产使用OTTO燃料的Mod 1型。1971年推出的Mod 1 Phase 2升级改善了在浅水环境的作战能力,使得鱼雷可以攻击在水面上航行的目标。1972年服役的Mod 2是空射型号,可以由直升机投放,并再次升级自动导航系统,重复攻击能力得到了提升。
1979年最终升级的Mod 5型号基本可以视为全新的鱼雷。Mod 5采用了全新的数字化引导头,可以识别并分离海洋环境噪音与诱饵假信号,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更新的新型引信也能够让鱼雷即使以小角度撞击目标也能击发;升级后的发动机能够以两种模式工作,在搜索时使用较低速度前进,节省燃料并提升引导头效能,锁定目标后则以最大速度冲向目标,这使得它的射程比基础型号提升了约30%。
80年代的美国海军开始大批量采购Mark 46 Mod 5鱼雷,并对早期型号也进行升级工作。90年代,Mark 46鱼雷逐渐让位给更先进的Mark 50鱼雷,并在1992年关闭生产线,最终产量达到了23000枚,广泛装备于超过25国海军。Mark 46停产后,美军还选择了现役的其中约2000枚进行延寿升级。
我国渔民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在南海海域意外捕获到美国海军演习时失控的Mark 46 Mod 1操雷,这两条鱼雷被送到了705所进行研究。19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两国也一度讨论过合作生产Mark 46鱼雷,最后由于工艺和资金原因未能实现,但经过相互考察后,美国仍然向我国出口了4枚Mark 46 Mod 2鱼雷,一套维修工作站,以及相关技术资料。我国海军根据Mark 46鱼雷和意大利海军的A244/S鱼雷研制出了鱼-7反潜鱼雷,1990年开始服役。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