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反舰导弹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鹰击反舰导弹 | ||||||||||
---|---|---|---|---|---|---|---|---|---|---|
| ||||||||||
增加10%护甲穿透(同类效果只生效一个)
C国舰船装备时提高5%伤害和10%暴击率 铝耗8 | ||||||||||
编号 | 676 | 类型 | 导弹(反舰) | |||||||
火力 | +22 | 对空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鱼雷 | 射程 | ||||||||
回避 | 轰炸 | 突防 +23 | ||||||||
可装备舰种 | ||||||||||
废弃 资源 |
50
50 10 50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战利品兑换 |
导弹(反舰) |
废弃资源 | 50 50 10 50 | 开发时间 | 不可开发 |
自带此装备的舰娘 | |||
其他方式 | 战利品兑换 |
突防 +23
增加10%护甲穿透(同类效果只生效一个)
C国舰船装备时提高5%伤害和10%暴击率
铝耗8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鹰击反舰导弹不同于前代的导弹,该弹追求小体积,减轻了战斗部,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之后改型换为涡喷),亚音速掠海攻击模式。这款导弹的性能特性和外形都很像西方的类似导弹。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研发历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69年,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提出研制小型空射反舰导弹,要求配合Q-5攻击机使用,射程50km,速度为亚音速,全重小于700kg。彼时中国的空射反舰导弹还是一片空白,而要达到“小弹”的体积和重量要求,又必须使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相关领域同样资料有限。最后,“小弹”由北京飞航导弹研究院(现航天科工三院)三部二室的课题组自发提出研究,课题组主任为姚绍福,又因为这一型导弹当时并没有纳入国家规划,是“黑户”,因此这型导弹有了“小二黑”的昵称。
当时处于国内环境不稳定,物质条件十分简陋,各种技术也几乎“从零开始”,课题组确定了“一弹多用,分步发展”的方针,以及“先舰舰弹,后空舰弹”和“先近程,后增程”的循序渐进流程。1973年10月19日,第一台发动机样机研发完成,但没有用于测试的试车台,课题组只好在研究院后山上挖坑,将传感器放在坑里,让发动机朝下推进,测定传感器压力后再换算成实际推力。第一次试车就取得了工作时间超过90秒的成绩,到1975年1月31日,第四次试车工作时间达到了210秒,远超指标要求。与此同时,课题组在简陋的条件下自行完成了末制导雷达、自动驾驶仪、战斗部的原创设计工作。
直到1977年9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才正式批准“小弹”立项转正,命名为“鹰击八号”(YJ-8)。
定型服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YJ-8导弹气动布局为正常式,弹体为圆柱形,有一个尖卵形头部;弹体中部有4片大后掠“燕尾”式弹翼,尾部有4片小型梯形控制尾翼;助推器置于弹体尾部,同样有4片梯形尾翼;弹翼、尾翼和助推器尾翼呈“X-X-X”形配置。导弹弹体由寻的雷达、战斗部、前设备舱、发动机、后设备舱、助推器等舱段及弹翼、尾翼组成,全重815kg。导弹使用一台长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主发动机,推力为2270N;助推器也是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总冲达到234kN·s。导弹射程约40km,最高速度M0.9。导弹配有自动驾驶仪,在自控飞行段可按预编程控制导弹飞行;而在飞行末段则使用雷达导引头引导导弹攻击目标。引导头使用主动单脉冲雷达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跟踪,使用固态晶体管电子元件,具有较强的抗海浪杂波与电磁干扰能力,可以运用掠海弹道突防。导弹使用165kg的半穿甲战斗部,在头部有防跳弹结构,采用延时引信,一枚导弹能使3000t级的驱逐舰严重破坏或失去作战能力。YJ-8使用单装或双联发射箱,斜置在搭载舰两舷。
1978年,YJ-8开始进行测试,1979年首次陆上试射,但只取得3发1中的结果,后续复盘发现是飞行中的振动影响了雷达部件。1978年8月,YJ-8空射型通过审定,称为YJ-81/YJ-8K,取消了助推器,射程50km,搭载机预定为Q-5乙;然而在1979年Q-5乙停止研制,空射型号发展一度中止。1981年,海军决定优先发展舰射型号,预计未来装备在053H2型导弹护卫舰上,也可以由33G型潜艇搭载,浮出水面发射。1984年,当时尚未定型的YJ-8导弹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亮相,被外国记者称为“中国飞鱼”。1985年4月,YJ-8在33G型潜艇351艇上进行首次海上试射;9月,YJ-8也在24型导弹艇上试射,取得了6发6中的好成绩。
1987年,YJ-8舰舰导弹定型服役,但只装备在两艘053H2型护卫舰(535黄石舰,536芜湖舰),以及用于测试的一艘024型导弹艇上;YJ-8拥有外贸版本,称为C-801。1990年,拥有折叠尾翼的改进版本YJ-8A通过测试,也是实际的量产型号,这种改型可以兼容更加紧凑的发射器,发射器为品字形三联装或田字型四联装,且可以横向放置;YJ-8A的外贸版本为C-801A。1993年,当初的空射版本YJ-81与JH-7战斗轰炸机进行了联合测试,并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上亮相;YJ-81的外贸版本为C-801K。1997年,YJ-8A发展出了潜射版本,可以装载于动力发射箱中,通过潜艇的鱼雷管发射到水面,导弹再射出;这种型号称为YJ-82,没有外贸版本。
90年代后期,我国从YJ-8A的基础上加装了涡喷发动机,成为改进版外贸导弹C-802,相关技术反哺国内产品后,研发了第三代反舰导弹YJ-83,这是后话了。
空射实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强-5乙型曾经试验过挂鹰击-8K空舰导弹,1978年8月此方案通过审定。1978~1980年,鹰击-8的模型弹、自控弹均已试射成功。但强-5乙还没有定型,于是鹰击-8的试射改为以24型快艇为平台进行,最后鹰击-8发展成了舰舰导弹。后来歼轰-7要携带鹰击-8,603所就将一架轰-5改装成“鹰”式武器试验机,试验了歼轰-7导弹火控系统和鹰击-8K导弹结合,鹰击-8这时才真正实现了空舰功能。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个参数决定了它就是中系的软专武,可以直接取代掉之前上游-1导弹和“白蚁”M反舰导弹作为穿甲部件的地位。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17506226864316
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世界导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