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背负式双联12/8英寸主炮
游戏数据
美国背负式双联12/8英寸主炮 | ||||||||||
---|---|---|---|---|---|---|---|---|---|---|
![]() ![]() | ||||||||||
编号 | 345 | 类型 | 中型主炮(重) | |||||||
火力 | +15 | 对空 | 索敌 | |||||||
装甲 | 对潜 | 幸运 | ||||||||
命中 | 鱼雷 | 射程 | 中 | |||||||
回避 | 轰炸 | |||||||||
可装备舰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废弃 资源 |
![]() ![]() ![]() ![]() |
开发 时间 |
不可开发 | |||||||
舰娘 自带 |
||||||||||
其他获 得方式 |
2018年9月远洋破袭作战——钢铁启示录Ex-6宝箱奖励;战利品兑换 |

中型主炮(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废弃资源 |
![]() ![]() ![]() ![]() |
开发时间 | 不可开发 |
获得方式 | 2018年9月远洋破袭作战——钢铁启示录Ex-6宝箱奖励;战利品兑换 |
游戏中的说明
弗吉尼亚级前无畏舰使用了一种特别的炮塔布置方式,8英寸副炮的炮塔直接背负式布置在了主炮炮塔的楼上。两者口径的炮管呈现层叠四管布置。
装备简介
美国海军从奇尔沙治级(BB-5)战列舰上已经实施过“双层炮塔”,为双联13英寸主炮与双联8英寸二级主炮的组合。这种设计由军械局的约瑟夫·施特劳斯少尉(Joseph Strauss)在1895年提出,他认为这种“双层炮塔”能够节约排水量和空间。上下两个炮塔都有控制旋转的设备,不过两个炮塔只能一起转动,但根据以往的战例,主炮与二级主炮分别瞄准不同目标的情况很少发生。两艘奇尔沙治级战列舰最终使用了施特劳斯的设计,而再之后的伊利诺伊级(BB-7)和缅因级(BB-10),海军认为二级主炮没有必要,因此双层炮塔没有进一步发展。而到了1899年,在设计弗吉尼亚级(BB-13)战列舰时,军械局对二级主炮的争论再起,最终在内部会议上投票决定重新启用二级主炮,因此“双层炮塔”又出现在了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上。
弗吉尼亚级的“双层炮塔”包括下层的双联12"/40 Mark 3主炮,以及上层的双联8"/45 Mark 6二级主炮。与奇尔沙治级不同,弗吉尼亚级的“双层炮塔”经过了整体修型,正面为平整的大斜面。12英寸Mark 3主炮发射870磅穿甲弹或高爆弹,炮口初速732米/秒,8英寸Mark 6二级主炮发射260磅穿甲弹或高爆弹,炮口初速838米/秒。
然而,在演习中美国海军发现,弗吉尼亚级的“双层炮塔”在使用上出现了很大问题——每当炮塔中发射一门火炮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荡,使另一门火炮在几秒钟内无法发射;即使使用无烟火药,每次发射后,受热气体也会在前方滞留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它们被吹散为止都无法瞄准下一发炮弹。然而,两种火炮的射速都比5年前要快得多,极限射速都达到了每分钟2发;而即使取最大的间隔,即以15秒的间隔让两种火炮轮流打出齐射,都不足以安排射击流程——也就是说,“双层炮塔”的设计反而拖累了火炮本身的性能。
也因为这个原因,到康涅狄格级(BB-18)时,美国海军不再使用“双层炮塔”的设计了。
佐治亚号战列舰(BB-15)上的“双层炮塔”。摄于1908年。
游戏相关
游戏里火力最高的重巡炮。
参考资料
Norman Friedman: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