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志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火把

来自舰R百科
(重定向自“火把”鱼雷战斗机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火把
战舰少女R - 火把 - 鱼雷机
铝耗5
编号 261 类型 鱼雷机
火力 对空 +6
(+15)
索敌
装甲 对潜 +5 幸运
命中 鱼雷 +10 射程
回避 轰炸
可装备舰种
废弃
资源
3 1
3 2
开发
时间
不可开发
舰娘
自带
其他获
得方式
2017年5月决战无畏之海Ex-3通关奖励;战利品兑换
战舰少女R - 火把 - 鱼雷机
No. 261火把
鱼雷机
火力  装甲  命中  回避  对空  +6(+15)对潜  +5鱼雷  +10轰炸  索敌  幸运  射程  对空补正
废弃资源 3 1 3 2 开发时间 不可开发
自带此装备的舰娘
其他方式 2017年5月决战无畏之海Ex-3通关奖励;战利品兑换

铝耗5


游戏中的说明[编辑源代码]

受限于空军和预算等因素,英国海航一直喜欢多用途战斗机,从早期的贼鸥到后期的萤火虫。火把一开始也是作为多用途战斗机设计的,之后还具备了携带鱼雷的能力,可以作为高速鱼雷机使用。虽然总体而言火把还算一种不错的战斗机,但是起降性能不佳,而且出现的太晚。很快就被其他飞机取代。

装备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不幸早夭的战斗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0年,英国空军部发布N.11/40招标项目,要求设计一种单座舰载战斗机,以代替老旧的“海燕”式和“海斗士”式战斗机。该项目的内部编号为B-37。

1940年7月25日,布莱克本公司首席设计师佩蒂带领技术团队用两个月时间建造了一个全尺寸模型,并开始了原型机的研制。到1942年2月27日,首架B-37原型机研制成功。当时B-37的各项设计,都是围绕新型的纳皮尔“军刀”III发动机来进行的。该机机翼宽大,当后退式襟翼在液压筒的动作下完全展开时,机翼后半部分的面积将会大增,这样的设计让战机在低速飞行时具有良好的操纵性,非常适合上舰。另外,机翼在可折叠的同时,还能为4门西斯帕诺20毫米机炮及360公斤弹药提供足够的空间。

B-37的机身分为两段,机翼之前的机身段是圆形的,而机翼之后覆盖着张紧蒙皮的半硬壳式机身段是椭圆形的。液压收放的尾轮容纳在机尾的延长部分,设在机头的主副油箱共容纳1075升燃油。与“贼鸥”式舰载轰炸机一样,B-37有较大的背鳍,并把垂直尾翼安装在水平尾翼之前,以此来增强横向稳定性。

1942年7月11日,布莱克本公司在布拉夫举行的一场典礼上,正式将新机命名为“火把”。四天后,安装了4门机炮的第二架原型机(编号DD810)成功升空,随后该机还挂载了两枚220公斤炸弹进行了试飞。1943年2月,该机在停泊于克莱德河口的“光辉”号航母上进行了着舰测试。同年5月,第三架原型机(编号DD815)被送到博斯坎比,在普勒港上空进行武器装备的测试。

正当“火把”的研制稳步推进时,航空生产部门却下令将所有的“军刀”发动机用于“台风”式战机的生产,这无异于判了“火把”舰载机的死刑。众所周知,如果更换发动机,飞机的整体设计就要推倒重来。而对“火把”更为不利的是,在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序列中,由皇家空军战斗机修改而来的“海飓风”、“海喷火”已经大量服役,另外,通过租借法案皇家海军又先后获得了大量美式舰载战机。即便是在海军舰载航空兵内部,脱胎于“海燕”式的“萤火虫”式战机早已“修成正果”。此时,如果还将“火把”单纯地作为一种舰载战斗机来设计使用,的确前途渺茫。

新生的鱼雷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面对突发情况,英国航空部不愿意让B-37项目就此胎死腹中,他们建议布莱克本公司变更“火把”的设计,将其改造成舰载鱼雷机。当时,曾在塔兰托立下不朽功勋的“剑鱼”式鱼雷机已垂垂老矣,而预备来取代“剑鱼”的“大青花鱼”式鱼雷机则是一款固定起落架的双翼机,这种飞机对于舰载航空兵来讲意义不大。基于这一点,把“火把”改装成舰载鱼雷机或许能带来一线生机。

此时,恰逢“火把”DD810号原型机在试飞中受了点“皮肉伤”,工程师们重新设计了机身中段,将机身加宽约0.41米,这样在飞机的起落架间可以挂载鱼雷。经过修改后某一种新型鱼雷轰炸机问世了。1943年3月31日,首架编号为NV636的“火把”TF.Mk II经过试飞后发现,这些改动没有给飞行性能带来任何影响。随后,布莱克本公司又生产了9架TF.Mk II,受“军刀”发动机数量的限制,一共只生产了12架。1943年11月,“火把”TF.Mk II在航母“光辉”号和护航航母“比勒陀利亚”号上进行了着舰试验。

为解决发动机不足的问题,布莱克本公司结合1943年10月发布的N.8/43招标文件的要求,选用了2400马力的“人马座”VII发动机,并把换装发动机的舰载机定为TF.Mk III型。然而进一步测试表明,新型发动机的稳定性不佳,在着陆时故障频出。布莱克本公司在对测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火把”TF.Mk IV正式定型,内部编号B-46。

除了改用新型发动机外,“火把”TF.Mk IV的机翼上还加设了俯冲用的减速板,可将俯冲速度限制在560km/h以内。为了改善飞行员视野,机身换装了全透明水滴形座舱盖。出于增强方向安定性的需要,机身背鳍被进一步放大,这个背鳍还有3度的安装角,可抵消新式发动机强大的扭矩。

1945年5月17日,欧洲战火几近尾声,首架“火把”TF.Mk IV原型机(编号EK601)才进行首飞。该型机共生产了102架,多数被运往位于阿布罗斯、安东、斯特拉顿和多尼伯斯特尔等地的实验单位。一部分用来试验螺旋桨,另一些用来测试发动机。

与其他同类型机相比,“火把”可谓特点鲜明。其翼展略大于现役的“梭鱼”式鱼雷机,但仍小于美式的“复仇者”,而机身长度更是三者中最短的,甚至比老式的“大青花鱼”还要短,更适合空间相对狭小的英国航母。在速度方面,当时大部分鱼雷机时速都在400公里左右,在日益强大的舰队防空火力面前生存力不强,而“火把”的时速达到547公里,甚至在面对战斗机的拦截也可周旋一番。4门20毫米机炮的配置也远胜以往的鱼雷机,因此该机拥有执行俯冲轰炸、扫射等多种任务的潜力。在执行海上攻击时,“火把”可在翼下挂载两枚航空炸弹,或在机身下挂载1枚Mk 17鱼雷。为增加航程,可将其在机腹中间的鱼雷挂点改装挂载455升的副油箱。

二战结束后,皇家海军均被需求急剧缩减。尽管如此,“火把”仍在不断进行升级改进。“火把”TF.Mk V采用的喇叭形升降舵和跨度更大的副翼,与其相比TF.Mk V A则安装了液压控制的副翼,提升了高速下的滚转率。

短暂的服役生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5年9月1日,海航第813中队接收了15架“火把”TF.Mk IV,并于1947年12月完成了在“光辉”号航母的测试,同月,有在“怨仇”号航母上进行了着舰测试。1950年12月,第二支装备“火把”的中队——第827中队接受了TF.Mk V和TF.Mk V A共12架。该中队在皇家海军航空站历时5个月组建完成后飞往马耳他,次年10月搭乘“光辉”号返回英国,随后在“鹰”号航母上参加了在北海举行的“唱片”演习。1953年,两支中队同时换装韦斯特兰“飞龙”式舰载机,退役的“火把”飞机大多飞往米尔纳斯特解体或留在金洛斯奈尔等候处置。就这样,“火把”式鱼雷机结束了短暂的服役生涯。

退役后的一些“火把”舰载机大多用于公众展出或出售给特技飞行表演队,并在多次特技表演飞行比赛中表现出色,证明“火把”的性能依然相当出色。

各项参数(“火把”TF.Mk IV)[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乘员:1
  • 全长:11.81 m
  • 翼展:15.63 m
  • 全高:4.04 m
  • 空重:5197 kg
  • 全重:7575 kg
  • 最大航程:1200 km
  • 最高速度:550 km/h
  • 动力:1x 布里斯托“人马座”IX 18缸星型引擎(2520马力)
  • 武器:4x 20mm西斯帕诺Mk V机炮;16x RP-3火箭弹;1x 1850磅航空鱼雷,或2x 1000磅航空炸弹。


涂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下图为Warpaint Series No. 56的插画,为“火把”TF.Mk IV或TF.Mk V型。

由于没有生产代码,因此不清楚这架飞机的涂装是否真实存在。以下仅给出类似于此类涂装的几架飞机。

“火把”TF.Mk V型,1948年,怨仇,第813海军航空中队,序列号EK632,个人编号100-C
“火把”TF.Mk V型,1950-51年,怨仇,第813海军航空中队,序列号EK628,个人编号102-A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稍纵即逝的“火把”》,王轩,《世界军事》2015年7月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