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名
|
V方案
|
别名
|
|
原名
|
MTK Project V Battleship
|
国籍
|
奥匈帝国
|
生日
|
2月6日(实装日)
|
人设
|
人间喵喵
|
配音
|
|
身高
|
215米
|
体重
|
37000吨
|
|
V方案——V方案
|
图鉴编号:201
|
稀有度:5
|
类型
|
2cost 6sp:战列舰(大型舰/主力舰)
|
改造要求
|
不可改造
|
耐久 |
76
|
火力 |
87 / 112
|
装甲 |
72 / 92
|
鱼雷 |
0 / 0
|
回避 |
24 / 48
|
对空 |
25 / 55
|
搭载 |
0
|
对潜 |
0 / 0
|
航速 |
24
|
索敌 |
16 / 38
|
射程 |
长
|
幸运 |
5
|
出击消耗
|
燃料 |
85 |
弹药 |
130
|
强化提供经验
|
火力 |
+87
|
鱼雷 |
+0
|
装甲 |
+72
|
对空 |
+13
|
拆解资源
|
燃料 |
50 |
弹药 |
60
|
钢材 |
60 |
铝材 |
0
|
携带装备
|
|
|
|
|
无
|
无
|
无
|
无
|
|
|
|
|
0
|
0
|
0
|
0
|
技能介绍
|
亚得里亚之梦
|
根据队伍国籍种类数量(I国以外)每有一种增加全队3/4/5点火力值和装甲值。
|
获得方式
|
攻关特混突袭——利斧行动获得700积分且通关Ex-5奖励
|
舰少资料库
|
舰船简介
|
1915年,奥匈帝国海军参谋部要求海军技术委员会开始研究一战结束后的主力舰设计。到1917年末,后者根据英德两国的海战经验提出了Projekt I~VI的一系列战列巡洋舰/高速战列舰设计,其中最强大的是V方案(罗马数字5,而非英语字母V)战列舰。本舰预计装备4*2门420毫米主炮和24座单装150毫米副炮(其中4座为高平两用炮),航速24节。如果建成,本舰预计将拥有不下于Big Seven的战斗力,然而随着奥匈帝国于1918年解体,这些计划最终全部灰飞烟灭。
|
No. 201
V方案
2
6
V方案
大型舰/主力舰
76
87
112
72
92
0
0
24
48
25
55
0
0
0
24
16
38
长
5
85
130
+87
+0
+72
+13
50
60
60
0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亚得里亚之梦
根据队伍国籍种类数量(I国以外)每有一种增加全队3/4/5点火力值和装甲值。
点击装备图标以查看装备详细介绍
无
0
无
0
无
0
无
0
攻关特混突袭——利斧行动获得700积分且通关Ex-5奖励
1
40
100
4.1
8
1915年,奥匈帝国海军参谋部要求海军技术委员会开始研究一战结束后的主力舰设计。到1917年末,后者根据英德两国的海战经验提出了Projekt I~VI的一系列战列巡洋舰/高速战列舰设计,其中最强大的是V方案(罗马数字5,而非英语字母V)战列舰。本舰预计装备4*2门420毫米主炮和24座单装150毫米副炮(其中4座为高平两用炮),航速24节。如果建成,本舰预计将拥有不下于Big Seven的战斗力,然而随着奥匈帝国于1918年解体,这些计划最终全部灰飞烟灭。
立绘
|
|
获得前
|
难得来一次网球场,陪我练两局吧,赢了有奖励哦。
|
获得后
|
当然,如果你输了也是有惩罚的哦。
|
场合 |
内容 |
标题画面 |
|
|
|
获得 |
亚得里亚海上只能有一面旗帜,那就是帝国光荣的海军旗! |
|
|
白天1 |
嘿,那边那个矮子,你在港区里为所欲为的日子结束了。既然继承了那个名字,就要承担相应的因果。所以,来决斗吧,看看这里到底谁说了算。 |
|
|
白天2 |
76甚至37毫米的小水管有什么资格被称为炮?战列舰的防空炮就应该用150毫米的口径! |
|
|
白天3 |
你就是L20吗,真是久仰了。一直听人提起你的名字,没想到这回有机会见到本人。 |
|
|
白天特殊1 |
我以前听一位工程师聊起过一种独特的滑翔艇的构思,可惜那个最终没能得到帝国的认可。最近正好有时间,我在想要不要自己复刻一个玩。 |
|
|
白天特殊2 |
刚才我看见一只鹰在港区上空翱翔,我不禁开始觉得那是帝国的雄鹰,在向我展现野心与理想的实际高度——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等一下,它头上怎么戴了个南瓜? |
|
|
白天特殊3 |
我的记性当然很好。别的不说,要记住帝国的全名可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来,一口气重复一下试试? |
|
|
夜间1 |
陛下,您找我什么事……啊?白天怎么了?哎呦,痛痛痛,白天我说的不是您啊陛下,别打了! |
|
|
夜间2 |
我倒是很想高举帝国的国旗,但前提是世界上首先要存在这种东西。帝国明明有十来面旗帜,却没有一面真正能够代表整个国家的国旗,真不知道该让人说什么好。 |
|
|
夜间3 |
火力才是战列舰唯一最重要的指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火力,才能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 |
|
|
夜间特殊1 |
怎么样,Versuchsgleitboot还不错吧?它甚至还能带两颗鱼雷当鱼雷艇用哦。按照设计时间和原型舰生产时间来算,这才是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SR.N1什么的只不过是占了历史便宜的赝品而已。 |
|
|
夜间特殊2 |
只要费迪南大公发动U计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呼……诶,我刚才说梦话了?咳,陛下不在边上吧?被她听到我对那些马扎尔叛匪的看法的话我又要被打了…… |
|
|
夜间特殊3 |
看好咯,这个帽子里什么都没有对吧?现在你把手伸进去看看,摸到鸡蛋了吗?哈哈。我其实不怎么喜欢魔术这种表演形式,不过既然敌人都这么夸赞我们了,不学一两手好像说不过去。 |
|
|
拜访好友 |
你是来觐见陛下的吗? |
|
|
提督室 |
接下来要征服哪片土地? |
|
|
阵型 |
你们将成为我的下一个战果。 |
|
|
攻击 |
帝国是不可战胜的! |
|
|
夜战 |
不要再挣扎了。 |
|
|
中破 |
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 |
|
|
誓约 |
从今以后,帝国的双头鹰将与你同在,亚得里亚海将是我们共同的荣光的起点! |
|
|
场合 |
内容 |
标题画面 |
|
|
|
获得 |
|
|
|
白天1 |
输了其实也没什么后果,就是你要喝一口我的特制蔬菜汁而已~放心,那些原料都是对身体有益的,效果很有保证。 |
|
|
白天2 |
通过给球施加旋转,使球被击回后能自动落在一步以内?没有这种球技的哦,你漫画看多了吧。 |
|
|
白天3 |
准备好了吗,我要开球了哦?3,2,1……! |
|
|
白天特殊1 |
这个蔬菜汁真的没什么,不信你看我喝一口……咳咳……等一下,这杯的料好像放多了……咳咳……快给我水…… |
|
|
白天特殊2 |
呼,不要在意刚才那些细节。我们回到比赛里吧,现在轮到谁发球了? |
|
|
白天特殊3 |
怎么不知不觉的就落后一局了,好奇怪。看来要我要拿出真本事了,做好准备哦。 |
|
|
夜间1 |
这不科学,为什么你网球打的这么好啊?!肯定有哪里不对,我要求重赛! |
|
|
夜间2 |
我才不相信你是从游戏里学会这些技巧的。快说,教你网球的是谁? |
|
|
夜间3 |
好吧好吧,愿赌服输。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不许说再让我喝蔬菜汁! |
|
|
夜间特殊1 |
你真的是靠体感网球游戏学会打网球的吗,好可怕的天赋。那个游戏能多人玩吗,我也想体验一下。 |
|
|
夜间特殊2 |
过段时间等你有空了我们再来打一场如何?今天是我大意了,下次我一定会赢的! |
|
|
夜间特殊3 |
哇,你别突然抱上来啊,我身上一身汗还没擦呢。噫,别说那么恶心的话好吗,汗怎么可能是香的。 |
|
|
拜访好友 |
要来一口蔬菜汁吗? |
|
|
提督室 |
什么时候再战一场? |
|
|
阵型 |
谁想挑战我? |
|
|
攻击 |
吃我外旋发球! |
|
|
夜战 |
Jack Knife! |
|
|
中破 |
你这是犯规! |
|
|
誓约 |
|
|
|
V方案战列舰是奥匈帝国在一战爆发后开始根据英德海战经验而设计的一系列战后战列舰方案之一,由主管战舰设计的海军技术委员会(Marinetechnische Komitee,MTK)负责设计部分。该委员会在1915年初至1917年末供设计了从I~VI供六版设计方案(罗马数字,代表1~6,所以V方案的“V”代表5),而其中V方案是该设计的第五版设计方案。
在1910年代,奥匈帝国的海军建军策略是在主力舰数量上与意大利海军相当,并保持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奥匈和意大利双方因此展开了主力舰军备竞赛——意大利建造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无畏舰应对奥匈帝国的联合力量级无畏舰,奥匈帝国又准备建造装备35cm主炮的君主代舰级(改特格霍夫级)超无畏舰压倒意大利,而意大利为此又设计了装备381mm主炮的卡拉乔洛级。不过,这种竞赛被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各方的战舰设计师也得以从实战中评价各种设计的得失。
1914年12月英德双方海军的福克兰群岛海战给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英国皇家海军无敌号(HMS Invincible)和不屈号作为新兴舰种的战列巡洋舰也在本战首秀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奥匈帝国海军部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指示总部位于波拉,主管战舰设计的海军技术委员会设计新型战列巡洋舰。
MTK在1915年9月给出了第一个设计,称为I号方案,这个设计以之前的君主代舰级设计为基础,着重强化航速;轻载(设计)排水量30000吨,装备有8门35cm主炮,装甲带225mm覆盖整个水线长度,航速30节。I号方案成为了奥匈帝国之后一系列主力舰设计的基础,MTK很快对这个方案作出了修改,改为进一步接近君主代舰火力的9门35cm炮,这个变体方案编号为Ia。
1916年12月,MTK又在I号方案的基础上尝试了不同的炮塔布置方式,衍生出了Ib~If等5个方案。至此,I号方案及其变体告一段落,基本可以视作君主代舰级的高速化设想。
MTK主力舰方案,I号战列巡洋舰系列
|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
 |
 |
 |
 |
|
排水量 |
30000t(轻),34000t(满)
|
主尺度 |
水线长220m,宽29.0m,吃水8.65m。
|
动力 |
100000shp,30kts
|
主炮 |
3×III 35cm/45 3-A-3-A-3 |
4×II 35cm/45 2-A-2-2-A-2 |
4×II 35cm/45 2-A-2-2-A-2(斜跨) |
4×II 35cm/45 2-2-A-2-A-2 |
4×II 35cm/45 2-A-2-A-2-2 |
4×II 35cm/45 2-2-A-2-2
|
副炮 |
18×I 15cm/50 + 12×I 9cm/45
|
防空炮 |
6×I 9cm/45 |
8×I 9cm/45 |
8×I 9cm/45 |
6×I 9cm/45 |
6×I 9cm/45 |
4×I 9cm/45
|
鱼雷 |
6× 53.3cm水上发射管
|
防护 |
主装甲带225mm,上装甲带100mm,下装甲带100mm;水平装甲20+20mm;指挥塔270mm;炮塔装甲260mm。
|
1916年6月,日德兰海战爆发,这场英德海军双方参与的史上最大规模海战,给各国战舰设计师好好上了一课。奥匈帝国海军参谋部在复盘分析后得出结论,未来海战的交战距离必然会越来越远,这要求主力舰装备更大口径的主炮;同时主力舰编队的航速在抢占战列线有利阵位上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后的战列舰航速不应低于25节,而战列巡洋舰则越快越好但奥匈的设计师似乎忽略了由于交战距离变远,水平装甲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的趋势。
海军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研判报告认为,之前的君主代舰级方案以及I号系列方案已经落后,指示MTK继续设计更强的主力舰方案,指标需要压倒意大利的卡拉乔洛级,并且预计作为奥匈帝国在战后的第一型主力舰。1917年6月,MTK根据要求设计了II号战列巡洋舰III号战列舰方案。II号方案的很多要素都改进自Ia方案,吨位、装甲和航速都相同,只不过将三联35cm炮塔改为双联38cm炮塔,同时调整了舰舯烟囱和P炮塔之间的位置。使用6门38cm炮作为主炮可能是对卡拉乔洛级的回应,同时英国、德国都准备建造使用38cm主炮的主力舰,MTK显然也注意到了列强的造舰趋势。而III号方案船型更加粗短,火力方面比II号增加一座双联炮塔,不过采用了前2后2的经典布局,主装甲带增加到300mm,航速设定为25节,排水量与II号方案相当。这些方案的设计比较仓促,只是在排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修改主炮口径而已。
MTK主力舰方案,II号战列巡洋舰、III号战列舰
|
II |
III
|
|
 |
|
排水量 |
30000t(轻),34000t(满) |
30000t(轻),32300t(满)
|
主尺度 |
水线长220m,宽29.0m,吃水8.65m。 |
水线长200m,宽30.0m,吃水8.75m。
|
动力 |
100000shp,30kts |
75000shp,25kts
|
主炮 |
3×II 38cm/45 2-A-2-A-2 |
4×II 38cm/45 2-2-A-2-2
|
副炮 |
18×I 15cm/50 + 12×I 9cm/45 |
18×I 15cm/50 + 10×I 9cm/45
|
防空炮 |
6×I 9cm/45 |
4×I 9cm/45
|
鱼雷 |
6× 53.3cm水上发射管
|
防护 |
主装甲带225mm,上装甲带100mm,下装甲带100mm;水平装甲20+20mm;指挥塔270mm;炮塔装甲350mm。 |
主装甲带300mm,上装甲带150mm,下装甲带150mm;水平装甲20+20mm;指挥塔35mm;炮塔装甲300mm。
|
1917年12月,经过进一步讨论,MTK拿出了更成熟的IV号战列巡洋舰、V号战列舰和VI号战列巡洋舰设计。IV号方案是II号方案的放大版本,主炮和装甲不变,轻载排水量增加到33000吨,II号方案上的所有第三级副炮,9cm反雷击炮架和炮廓炮被认为不适合对付巡洋舰,因此全部撤去;IV号方案最注目的莫过于在船体四角增加了4座被炮塔保护的15cm重型高平两用炮,用于应对一战时期的双翼机以及飞艇。而V号方案则是III号方案的升级版本,主炮使用史无前例的4座双联42cm火炮,炮廓炮比IV号方案多一对;装甲则与III号方案相同;由于设计上的排水量限制,后部舰桥和动力系统被削减,航速下降到24节。VI号方案则是IV号方案换装2座双联42cm火炮的版本,而其余参数都与IV号方案一致。
MTK主力舰方案,IV号战列巡洋舰、V号战列舰、VI号战列巡洋舰
|
IV |
V |
VI
|
|
 |
 |
|
排水量 |
33000t(轻),36000t(满) |
37000t(轻),39600t(满) |
32000t(轻),36000t(满)
|
主尺度 |
水线长230m,宽29.0m,吃水8.82m。 |
水线长215m,宽30.0m,吃水8.75m。 |
水线长230m,宽29.0m,吃水8.82m。
|
动力 |
112000shp,30kts |
56000shp,24kts |
112000shp,30kts
|
主炮 |
3×II 38cm/45 2-A-2-A-2 |
4×II 42cm/45 2-2-A-2-2 |
2×II 42cm/45 2-2-A-2-2
|
副炮 |
18×I 15cm/50 |
20×I 15cm/50 |
18×I 15cm/50
|
防空炮 |
4×I 15cm/50 DP
|
鱼雷 |
6× 53.3cm水上发射管
|
防护 |
主装甲带225mm,上装甲带100mm,下装甲带100mm;水平装甲20+20mm;指挥塔270mm;炮塔装甲350mm,DP炮塔装甲100mm。 |
主装甲带300mm,上装甲带150mm,下装甲带150mm;水平装甲20+20mm;指挥塔350mm;炮塔装甲400mm,DP炮塔装甲100mm。 |
主装甲带225mm,上装甲带100mm,下装甲带100mm;水平装甲20+20mm;指挥塔270mm;炮塔装甲450mm,DP炮塔装甲100mm。
|
奥匈帝国的战后主力舰计划发展到IV、V、VI号方案告一段落。IV号方案可以看出声望级的影子,不过她比声望吨位更大、防护更好,相比于后者有明显的优势。V号方案则更类似德国同样装备8门42cm火炮的L20战列舰方案,MTK可能与德国同行们有过相当程度的技术交流,甚至有出于两国主力舰能够通用炮弹的考虑;V号方案相比于“海军假日七巨头”中的长门级战列舰,除了羸弱的水平装甲之外,也并不逊色。而VI号方案则让人联想到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不过比后者航速稍慢,装甲也好得多。然而总体而言,这三个方案仍然将“低速战列舰”与“高速战列巡洋舰”分开设计,没有跟上世界先进的设计水平,即将两者逐渐融合成为“高速战列舰”的思路。
另一方面,MTK的这些主力舰方案并不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1918年7月15日,奥匈帝国海军拟定了预算草案,要求在1918-1920年建造4艘32000吨、28节的战列舰,以及4艘35000吨、35节的战列巡洋舰,全部装备“口径尽可能大的”主炮。MTK的研究正是这个造舰计划的预演。只不过,奥匈帝国海军主要的活动范围还是亚得里亚海,最远也不过前出至地中海,如果以同样的成本打造一支以大量驱逐舰和巡洋舰组成的勤务舰队,是不是比以主力舰为核心的远洋舰队,在效率上要高得多呢?但无论如何,1918年的奥匈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其经济与政治环境已经宣告这份造舰计划绝无可能成为现实,MTK的这些方案也随着奥匈帝国战败解体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挖组性能评测
亚得里亚之梦:根据队伍国籍种类数量(I国以外)每有一种增加全队3/4/5点火力值和装甲值。
【亚德里亚之梦】
面板哪怕只在低速赛道比,跟已经偏低的费拉迪比也没领先太多优势,被土佐基本全方位压制,38索敌更是战列垫底水平,总体不是很理想。
技能效果明显更加适配万国队,国籍越多收益越高。万国队本身出场的环境就比较少,不考虑纯为了推图组队硬凑的话,基本只有在万国功勋(点名六个国籍各1条)的时候可能会组。但是V方案的国籍非常特殊,无论是“其他”还是“Ar国”都从来没有在功勋条件中出现过。而且即使真的考了“其他”或者“Ar国”,在除了C国人均能出高达的时代(即使C国也有济南这种强力单飞船),这一个格子的战斗力需求相对会被缩小不少。因此万国队全队二三十的火甲收益虽然看着美,但是实战基本没有机会用到。
如果从另一个ban位,低速队来分析,首先目前低速队的核心但丁,以及非常强的选手费拉迪,两个都是I国,这就导致即使用了V方案,收益撑死也只有全队20火甲的水平,如果考虑到传统E,J国大七和圣乔治,土佐一起上的同国籍更多的情况,收益就更低了。此时就buff收益而言已经完全不如另一个低速队buff手,猎户座(单纵或梯形时27节以下20火力+30装甲)。因此V方案哪怕在低速队,总体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V方案的定位比较尴尬,技能需要在万国队才能有足够大的收益,但是特殊的国籍导致他在万国队里没什么很自然的出场机会(不在八大国籍里,需要特殊的考法),在低速队也因为两个I国角色的存在导致收益也不太够看,除非自己特意组万国队一般比较难上场。日常显然也查无此人。
——原文来自:【巨型基础攻略】全技能船只强度分析与简评
白天1——“嘿,那边那个矮子,你在港区里为所欲为的日子结束了。既然继承了那个名字,就要承担相应的因果。所以,来决斗吧,看看这里到底谁说了算。”
- 这里的“矮子“指的是维内托,其全名“维托里奥·维内托”来自于一战南线战场的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意大利在此战中大败奥匈帝国,并间接促成了奥匈帝国的解体。
- 这句话致敬了游戏《鬼泣5》里的名场景——但丁对维吉尔说“嘿,维吉尔,你动不动就开启传送门的日子到头了,把阎魔刀给我。”塑料椅名场面。
白天3——“你就是L20吗,真是久仰了。一直听人提起你的名字,没想到这回有机会见到本人。”
- V方案和L20不仅在设计上相似,定位上也有相近之处——都是一战战败国在战争后期的狂想曲。
白天特殊1——“我以前听一位工程师聊起过一种独特的滑翔艇的构思,可惜那个最终没能得到帝国的认可。最近正好有时间,我在想要不要自己复刻一个玩。”
夜间特殊1——“怎么样,Versuchsgleitboot还不错吧?它甚至还能带两颗鱼雷当鱼雷艇用哦。按照设计时间和原型舰生产时间来算,这才是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SR.N1什么的只不过是占了历史便宜的赝品而已。”
- Versuchsgleitboot是奥匈帝国工程师达戈贝尔·穆勒于1915年受军方委托研发的一种试验性舰船,由于其设计结构和后世的气垫船有不少相通之处,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并且这种船在舰体两侧均安装了鱼雷发射装置,可以携带2枚鱼雷进行攻击。但是鱼雷发射管的朝向和船头朝向是反过来的,想发射鱼雷必须屁股对敌才行。在样船下水测试后,军方认为这种船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没有继续研发的必要,因此叫停了该项目,唯一的样船也被拆毁。
白天特殊2——“刚才我看见一只鹰在港区上空翱翔,我不禁开始觉得那是帝国的雄鹰,在向我展现野心与理想的实际高度——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等一下,它头上怎么戴了个南瓜?”
- 这句话致敬了游戏《战地1》行动模式铜墙铁壁第一张图(威尼斯阿尔卑斯山脉)防守方的开场CG,而头上戴着南瓜的鹰自然指的是贝尔麦坎·三世。
夜间1——“陛下,您找我什么事……啊?白天怎么了?哎呦,痛痛痛,白天我说的不是您啊陛下,别打了!”
- 这里变相吐槽了联合力量的身材(小孩战列舰),之所以称其为“陛下”则是因为联合力量在人设上参考了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夜间2——“我倒是很想高举帝国的国旗,但前提是世界上首先要存在这种东西。帝国明明有十来面旗帜,却没有一面真正能够代表整个国家的国旗,真不知道该让人说什么好。”
- 奥匈帝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国旗,只有下辖的3个王国的国旗,因此公共场合会悬挂王国国旗作为替代。而现在的文娱作品里常见的“奥匈国旗”其实是舰船使用的航海旗。
夜间3——“火力才是战列舰唯一最重要的指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火力,才能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
- “柯尼希格雷茨悲剧”指的是历史上1866年普奥战争中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帝国的关键性战役——柯尼希格雷茨战役(Battle of Königgrätz),国内部分文献也将其翻译为“克雷格尼茨战役”。
- 1866年7月3日,普奥双方在奥地利境内的柯尼希格雷茨爆发激战,最终普鲁士凭借着老毛奇等普鲁士将领的战术战胜了奥地利帝国,而且此次战斗普鲁士仅有约9000人阵亡,而奥地利的阵亡人数却高达4.4万人,也成了当时欧洲战争中双方伤亡交换比例最高的一场战役。在此战战败后,奥地利帝国已经无力再与普鲁士战斗,在三周后便与普鲁士签订停战协议,同时普奥战争的失败也是后面促成奥地利与匈牙利结成二元帝国(也就是奥匈帝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方面认为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炮兵前置,导致在普鲁士的攻势下损失惨重,难以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二是步兵的单兵火力劣于普鲁士。此后陆军方面将“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当成了口头禅,并试图打造成一支彻头彻尾的重火力部队,不过受制于财政预算,大部分的设想都未能实现。
夜间特殊2——“只要费迪南大公发动U计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呼……诶,我刚才说梦话了?咳,陛下不在边上吧?被她听到我对那些马扎尔叛匪的看法的话我又要被打了……”
- 奥匈帝国成立之后,匈牙利及其主体民族马扎尔人便一直在谋求自身权益最大化,一方面在匈牙利境内积极推行各种民族主义政策,强迫境内其他民族马扎尔化,激化了本就严重的民族矛盾;另一方面经常以本民族利益为由阻挠奥地利方面的决策制定,甚至于在匈牙利境内称呼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为皇帝也被视作违法行为。
- 因此奥匈帝国总参谋部提出了U计划[1],打算以派兵奇袭布达佩斯的方式消灭现有的匈牙利政府,终结二元君主制。这一计划被认为是在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储斐迪南大公授意下制定的。不过由于该计划在1912年被媒体曝光,外加斐迪南大公1914年死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刺杀,最终并未实施。
- 然而很奇特的是,由于匈牙利对内镇压的雷霆手段,有资料指出弗朗茨皇帝反而因此对匈牙利人很有好感(皇帝认为马扎尔贵族有足够的魄力、勇气和手段迅速平定国内反对派),U计划泄露的背后可能就有霍夫堡(皇帝派)的帮助。
- 无独有偶,这句话也是致敬了电影《帝国的毁灭》里的名场景——希特勒在听取克莱勃斯汇报的战况后坚称“如果施坦因纳发动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面紧接着就是德国传统喜剧《我们仨》。
夜间特殊3——“看好咯,这个帽子里什么都没有对吧?现在你把手伸进去看看,摸到鸡蛋了吗?哈哈。我其实不怎么喜欢魔术这种表演形式,不过既然敌人都这么夸赞我们了,不学一两手好像说不过去。”
- 这个梗来自于意大利人对奥匈帝国海军计划的评价。1910年代,英国驻意大利武官曾回报本国,称意大利人“对此(奥匈帝国的造舰计划)神经紧绷,认为奥地利建造主力舰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拿出鸡蛋一样简单。”(suffering from an attack of of nerves, and they look upon Austria as being able to produce first-class battleships as easily as a conjuror pulls eggs out of a hat.)
换装“网球公主”白天1——“输了其实也没什么后果,就是你要喝一口我的特制蔬菜汁而已~放心,那些原料都是对身体有益的,效果很有保证。”
换装“网球公主”白天特殊1——“这个蔬菜汁真的没什么,不信你看我喝一口……咳咳……等一下,这杯的料好像放多了……咳咳……快给我水……”
换装“网球公主”拜访好友——“ 要来一口蔬菜汁吗?”
- 此处多次提到的蔬菜汁是致敬了日本漫画《网球王子》里乾贞治和他发明的各种特制蔬菜汁。
换装“网球公主”夜战——“Jack Knife!”
- “Jack knife”原意指折叠刀,这里算是一个网球的专业术语,指的是跳起反手扣球,由于很难调整重心和需要很大的力道,所以算是网球中的一种高难度打法。
- 《网球王子》中也曾经出现这个这种打法的专门介绍。
http://www.viribusunitis.ca/preliminary-designs---bb-bc-1915-17
https://warshipprojects.com/2018/02/25/austro-hungarian-capital-ship-genesis/
Erwin Sieche, Ask Infoser, Warship International, N°4, 1992, pp.411-421
- ↑ 奥匈帝国的军事计划均以假想敌或者战场所在地的首字母命名,U为德语中匈牙利(Ungarn)的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