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志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土佐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本名 土佐
别名 忞(和谐名)、古杣[1]
原名 土佐(とさ)(Tosa)
国籍 日本
生日 12月18日
人设 土味基蛋
配音
身高 231.7米
体重 39930吨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加贺型2番舰——土佐
图鉴编号:190 稀有度:5
类型
5cost 5sp:战列舰(大型舰/主力舰)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耐久 80 火力 90 / 115
装甲 73 / 93 鱼雷 0 / 0
回避 24 / 44 对空 21 / 51
搭载 12 对潜 0 / 0
航速 26.5 索敌 15 / 42
射程 幸运 7
出击消耗
燃料 100 弹药 130
强化提供经验
火力 +90 鱼雷 +0
装甲 +73 对空 +11
拆解资源
燃料 50 弹药 60
钢材 60 铝材 0
携带装备
战舰少女R - 日本41厘米连装炮 - 装备
日本41厘米连装炮
火力+20
对空+6
射程:
对空补正20%
3 3 3 3‌
技能介绍
全炮效力射 全队航速<27节的舰船装甲值和回避值增加2/4/6点。自身相邻舰船射程增加1档,装甲值增加6/9/12点。全队J国舰船火力值增加2/4/6点,暴击率提高2%/4%/6%。当队伍中只有J国舰船时,自身攻击敌方时无视目标50%/75%/100%的装甲值。
获得方式
建造(5:40:00)
舰少资料库
舰船简介
  在海军舰队建设方案的演进中,作为计划第一部的八四舰队案包含4艘战列舰,本级的两艘即为其中之二。相比于前级,本级舰采用了装甲盒设计和倾斜主装甲带,并因为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得以省下吨位安装第五座主炮。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本级两舰虽然已经下水,但必须被废弃。相比于因变故被改造为航母的一号舰,本舰被重新分类为靶舰用于新型穿甲弹等一系列火炮试验,最终于1925年2月被海军装设炸药自沉。
点击加载Q版小人
点击加载Q版小人
No. 190
土佐
5
5
加贺型2番舰
大型舰/主力舰
80
90
115
73
93
0
0
24
44
21
51
12
0
0
26.5
15
42
7
100
130
+90
+0
+73
+11
50
60
60
0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全炮效力射
全队航速<27节的舰船装甲值和回避值增加2/4/6点。自身相邻舰船射程增加1档,装甲值增加6/9/12点。全队J国舰船火力值增加2/4/6点,暴击率提高2%/4%/6%。当队伍中只有J国舰船时,自身攻击敌方时无视目标50%/75%/100%的装甲值。
点击装备图标以查看装备详细介绍
日本41厘米连装炮
战舰少女R - J国41厘米连装炮 - 装备
3
火力+20
对空+6
射程:
对空补正20%
3
3
3
建造(5:40:00)
1
39
96
3.2
5.8
  在海军舰队建设方案的演进中,作为计划第一部的八四舰队案包含4艘战列舰,本级的两艘即为其中之二。相比于前级,本级舰采用了装甲盒设计和倾斜主装甲带,并因为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得以省下吨位安装第五座主炮。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本级两舰虽然已经下水,但必须被废弃。相比于因变故被改造为航母的一号舰,本舰被重新分类为靶舰用于新型穿甲弹等一系列火炮试验,最终于1925年2月被海军装设炸药自沉。

立绘

点击加载Q版小人
点击加载Q版小人

获得前
获得后

台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场合 内容
标题画面
获得 盲目听从命令…是对我过去的真实写照。我必须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在下土佐,请您为我指明道路——即便隐匿于黑暗,也能侍奉光明的道路。
白天1 我会隐藏在暗处,守卫您的安全。不需要吗?那…除掉作恶的——也不需要?那么,还有什么是我能为您做的?请您明示。
白天2 伤疤,是时刻警醒自己的证明。发生过的已无法挽回,唯有向前。就算看不见出路,也要走下去。不能留在原地…不能被过去的阴影所吞噬。
白天3 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堡垒,就如同“完美”只是夸大其词。存在,则必有漏洞。而发现它,正是我的职责。
白天特殊1 我也曾拥有过美满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能看见父母和妹妹为我应援,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直到一场车祸…让天堂成了地狱……
白天特殊2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素食主义者。缺失的营养,就靠补剂摄入。能活下来就已足够幸运,我不会再去抱怨什么…不会再去想逛什么游乐园……
白天特殊3 舰装再强也是外物,唯有磨炼自己,才不至于束手无策。您要一起吗?我会根据您的身体状况来制定计划,请放心,我是专业的。
夜间1 这套舰装不符合我隐匿行事的信条。一旦使用,就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所以,它永远是万不得已的备用手段。
夜间2 我在祖宅中找到了先祖曾使用过的长枪枪头。经过研发部的改造后,甚至可以刺穿深海舰的装甲。还有,拿来削苹果的时候也很趁手。
夜间3 能看见她平安无事,还拥有了值得托付生命的挚友…我这个不称职的姐姐,还能再奢望什么呢?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夜间特殊1 ……我退出了演艺圈,和妹妹搬去了乡下的祖宅。她醒了,却不记得我了…但这样也好,她还小…那些苦痛,就由我来承担。是的…只有我了……
夜间特殊2 我不会去打扰她。对她来说,没有我的现在才是她的人生。遗憾?当然…会感到遗憾。但这样对她更好,这是姐姐我…唯一能为她做的事了。
夜间特殊3 我的人生,在这里迎来了转折点。有您在身旁,我不再需要潜入黑暗才能获得短暂的平静。我会好好保管这枚戒指,用那光芒驱散阴霾。
拜访好友 没有威胁。
提督室 任务同步中。
阵型 视野已同步。
攻击 决一胜负。
夜战 愿你安息。
中破 ……失去同步。
誓约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被爱的资格。但您若是选择了我,我会试着敞开心扉,为您讲述一段往事。在那之后,您再做定夺也不迟…戒指,就暂时寄存在您那……

原型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土佐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八四舰队”方案中建造的加贺型战列舰的二号舰,该级属于计划下的第二型高速战列舰,是长门级的改进型。但后来未完工的土佐号因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而被迫终止建造,最后被作为靶舰击沉。

舰船设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早期讨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4年(大正3年)7月,日本海军大臣八代六郎向防务会议提交了“八四舰队”方案造舰计划的大纲。该大纲提出,考虑到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日本海军应当先以装备舰龄未满8年的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4艘为扩充目标。当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23日,为了在西太平洋和中国攫取更多利益,日本以“英日同盟”为由对德宣战。战争的压力使日本海军对军舰的需求急剧增大,新舰队计划的出炉变得刻不容缓。

1915年(大正4年)9月,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日本国会批准了该造舰计划。“八四舰队”方案完成后,日本海军将拥有舰龄不满8年的一线战列舰8艘和战列巡洋舰4艘,包括该案提出时正在建造中的扶桑山城伊势日向4艘战列舰,分别将在1916-1920年间开工的长门陆奥加贺、土佐4艘战列舰,刚竣工的榛名雾岛2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分别在1921、1922年时达到8年舰龄的金刚比睿二舰的替代舰,即后来新建的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

长门之后的高速主力舰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6年8月,平贺让完成了长门型的设计,正在着手准备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此时情报部门传来消息:美国海军整打算建造新型战列巡洋舰,这种战列巡洋舰的动力系统采取蒸汽轮机配合涡轮电传动轴,提供约18至20万马力的功率,最高航速35节(即后来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英国海军也准备建造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航速32节。受到这些消息的启发,日本海军也打算建造高速主力舰,平贺让给出了几个方案,主要思路是保持长门型的火力,同时尽可能提高航速,功率指标也定到了约20万马力。这些方案削除了上装甲带,此为日本海军考虑重点防御装甲布局的雏形。

1916高速主力舰案
I II III IV
排水量(t) 40850 40430 44500 43950
柱间长(m) 268 268 279 279
航速(kt) 35 34.5 34.5 34.5
主机功率(shp) 205000 186000 215000 195000
主炮 4×II 41cm
副炮 20×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4× 53cm水上发射管,4× 53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主装甲带229mm,炮座305mm
水平装甲70mm,防水隔壁102mm。
主装甲带305mm,炮座305mm
水平装甲76mm,防水隔壁76mm。
注:

1. III和IV方案的装甲防护实为长门型去掉上装甲带。

军令部对这些高速主力舰十分感兴趣,但也考虑到20万马力的动力系统和45000吨的排水量不太现实,因此将指标下调至15万马力,预计航速为30至32节,排水量35000吨。平贺让根据军令部的指示,在1917年10月提出了4个战列舰方案和4个战列巡洋舰方案——A115-A118和B58-B61。虽然设计代号分成了两大类,但依照平贺让的想法,这些设计一脉相承,均可以称为“高速主力舰”。这两组设计秉承“先推出基础设计,再以各项指标增减作为对照”的思路,也是“八八舰队”后续主力舰设计模式之开端。

A115-A118保留了长门型8门41cm炮的火力。装甲方面则抛弃了日德兰时代的特征,取消了上装甲带,并且采用了大角度倾斜主装甲带和装甲盒设计,使得主装被削薄的同时仍然保持与长门型相当的防护能力,而省下来的吨位用于提升动力。另一方面,倾斜主装使得船体稳定性下降,因此A115在水线下增加了防雷突出部用以补偿,顺便进一步增加水下防护能力。这系列设计以A115为基础蓝本,A116和A118强化了烟道装甲,而A117和A118强化了动力。

高速战列舰方案
A115 A116 A117 A118
排水量(t) 34700 36700 37100 39400
柱间长(m) 224 224 238 244
航速(kt) 30 30 32 32
主机功率(shp) 113000 120000 145000 150000
主炮 4×II 41cm
副炮 20×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4× 53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垂直防护:主装为高3.66米(其中0.91米在水下)的229mmVC/25°,水线下有0.91米高的152-102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防御水中弹(主装+次装共延伸至水下1.83米,比长门高0.3米。这一高度被除A125外纪伊前的所有日本主力舰沿用),前部横向隔壁为305-356mmVC,后部为76-305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76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51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51-76mmHT(艉部穹甲76mmVNC+25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305-356mmVC,顶部15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鱼雷指挥塔89mmVC。烟道25mmHT。

注:

1. A116 和 A118 方案拥有烟道装甲:露天甲板下前后两面拥有45°倾斜的152mmVC,两侧则为152-178mmVC,同样倾斜45°。露天甲板以上两侧拥有垂直229mmVC,前后则拥有垂直178mmVC。

B58-B61则在A115-A118的基础上进一步削薄装甲来压缩排水量。虽然设计代号分类是战列巡洋舰,但其航速并不比A115-A118高。同样,这系列设计以B58为基础蓝本,B59和B61拥有烟道装甲,而B60和B61强化了动力。


高速战列巡洋舰方案
B58 B59 B60 B61
排水量(t) 32600 34200 34900 36600
柱间长(m) 221 224 235 238
航速(kt) 30 30 32 32
主机功率(shp) 107000 112000 140000 143000
主炮 4×II 41cm
副炮 20×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4× 53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垂直防护:主装为3.66米高(其中0.91米在水下)的178mmVC/25°,水线下有0.91米高的127-76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防御水中弹,前部横向隔壁为229-305mmVC,后部为76-229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38-64mmHT(艉部穹甲64mmVNC+25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0mmHT。
武备防护:炮座22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05mmVC,顶部15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鱼雷指挥塔89mmVC。烟道19mmHT。

注:

1. B59 和 B61 方案拥有烟道装甲:在露天甲板下四面拥有45°倾斜的127mmVC,同样倾斜45°。露天甲板以上两侧拥有垂直178mmVC,前后则拥有垂直152mmVC。

1916年下半年,又有新的情报传来——美国海军准备建造装备12门16吋主炮的主力舰(即后来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为了应对假想敌的新威胁,12月2 日,平贺让再次给出了4个战列舰设计,A119-A122。这些方案的思路是在A115-A118的基础上增加火力,同时尽可能保持防护和航速不变;而考虑到火力的可维持性,平贺让决定再增加一座双联炮塔,使主炮数量达到10门。

A119是在A115的基础上延长舰体,在舰桥后部锅炉舱和轮机舱之间加装一座炮塔,上层建筑向中间压缩;同时为了保持航速,动力系统的总功率也随之提高。与之前的几组设计类似,以A119为基础,A120和A122拥有烟道装甲,而A121和A122强化了动力。此外,A119还拥有14具水下鱼雷管,出现这种设计可能仅仅用于试验。

高速战列舰方案II
A119 A120 A121 A122
排水量(t) 38400 40400 40600 43500
柱间长(m) 241 244 253 267
航速(kt) 30 30 32 32
主机功率(shp) 120000 124000 150000 157000
主炮 5×II 41cm
副炮 20×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4× 53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同 A115
注:

1. A120和A122方案拥有烟道装甲:同A116和A118。 2. A119 的鱼雷为14× 53cm水下发射管。

A119-A122在当时是相当优秀的设计,但A122方案排水量已经达到43500吨,全长达到283米,尺寸已经超出军令部的限制,海军的动力系统水平也很难达到航速要求。为了控制成本,接下来各项指标只能作出取舍。虽然这一系列的设计没有走下绘图板,但“八八舰队”后续的主力舰都继承了它们的设计思路,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中速主力舰方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面对主力舰指标的取舍,平贺让选择了舍掉航速。根据海军高层的要求,日本需要优先发展用于决战的舰队,而新型主力舰只需能够与长门型一同行动,且对美国南达科他级有约4节的航速优势即可。因此,平贺让放弃了高速主力舰的想法,将航速指标降到27节左右。

1917年1月,他拿出了A123和A124方案。

A123相当于A122削减吨位和航速,但保留其防护设计,尺寸也大大缩减到长门型和A115之间。而A124则更接近拉长舰体,安装第5座主炮塔的长门型,在装甲布置方面也“走回头路”与长门型一致,而A124’则是A124增加烟道防护的版本。

采用传统装甲布置的A124方案出现在这里十分突兀,也没有在后续设计中看到A124的影子,可能平贺让仅仅是用作对比。

中速战列舰方案
A123 A124 A124’
排水量(t) 36600 37200 38800
柱间长(m) 213 213 213
航速(kt) 27 27 27
主机功率(shp) 90000 91000 94000
主炮 5×II 41cm
副炮 20×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4× 53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同 A116 同长门型
注:

1. A124’方案拥有烟道装甲:同 A116。

插曲:陆奥变体 A125[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1917年1月以来过去了小半年,平贺让的思路到A124’为止,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想法。6月,在准备开建陆奥号战列舰之前,海军通过对日德兰海战的复盘和研究,希望这艘战列舰采用新的设计,比如增加火力到10门主炮,以及加强防护。一时清闲的平贺让爽快地接下了设计工作。

此时,日本海军新一代的动力系统设计完成,功率密度和功重比远高于以往的设备。平贺让以此为契机,对长门型的原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给出A125方案。A125的动力系统在功率保持与长门型一致的情况下,减少了12座锅炉,动力系统重量从4100吨减少到3200吨;烟囱也减少一根。动力系统省下来的重量刚好可以增加一座主炮塔。而装甲方面则继承了A123的倾斜主装和装甲盒设计。

陆奥变体
A125
排水量(t) 33800
柱间长(m) 201
航速(kt) 26.5
主机功率(shp) 80000
主炮 5×II 41cm
副炮 16×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4× 53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垂直防护:主装为4.45米高(其中1.68米在水下)的305mmVC/25°,对浅入水的炮弹则由一道独特的接在主装下沿的76mm水平装甲承担,其作用和A115-123的152-102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前部横向隔壁为305-356mmVC,后部为76-305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70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76mmHT(艉部穹甲76mmVNC+25mmHT)。
水下防护:同长门型
武备防护:同长门型
其它防护:同长门型

不过,军令部却没有采用这个方案,理由是A125改动太大,可能会推迟陆奥号的服役时间;而且在排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能否实现平贺让声称的性能,海军也不敢冒险。并且,平贺让为了缩减排水量,压缩了弹药库空间,这与海军的意图相悖,也是海军拒绝的主要原因。平贺让对此十分不满,但陆奥号在 8 月仍然按照长门型的原设计开工了。

与此同时,军令部还一度讨论过陆奥号装备2座双联、2座三联主炮的方案,但三联装主炮对当时的日本海军来说是新鲜事物,陆奥号的工期也不支持大改炮塔设计。

加贺型战列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平贺让在A125上的经验并非一无所获,有了安排新型动力系统的经验,A125的思路自然也可以应用到以往的设计指心态爆炸发癫搞出长300米航速36节的战巡,详见天城词条

1918年,情报部门传回了英美等国未来主力舰更详细的参数,军令部希望接下来的主力舰设计拥有更强的防护,航速与长门型相当,排水量 40000 吨。1918 年 2 月,平贺让再一次对主力舰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研究,给出了A126和A127方案。A126也是加贺型战列舰设计的开端。

利用与A125同等水平的动力系统,A126在排水量和尺寸都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善防护,重新采用倾斜主装甲带的设计。不过主装倾斜角度从A115起的25°减少到17.5°以保障舰体稳定性。此外,A126 大幅强化了自长门型以来的水平防护,加厚动力舱和弹药库段的水平装甲,并使用VNC装甲钢。

A126的3个小改方案主要考虑动力舱段与3号炮塔的位置安排,用以改善炮塔射界。其中A126c方案将集中布置的轮机舱分散开,外侧的轮机舱向后移动到3号炮塔两侧,而炮塔的弹药库则拉长缩窄;原本外侧轮机舱的位置则安装发电机和燃料槽。这一改动拉长了3号和4号炮塔的间距,并且加强了轮机舱冗余,某种意义上也加强了弹药库的“防御”。海军对这个设计比较满意,于是它也被A127方案所继承。

A127在A126的基础上对改动了装甲。A127继续减小主装角度和厚度,279mm/15°的配置相比之前的防护能力下降不少,但平贺让希望进一步提高舰体稳定性。省下来的重量分配给了首尾的次装甲盒,用于保护舰首的储备浮力舱室,以及舰尾的推进轴。这个次装甲盒由侧舷主装甲带和弹药库的水平装甲分别向首尾延长。此外,重要舱室的上甲板和主甲板之间,也增加了纵向隔壁防止破片侵入。A127的水平装甲稍微削薄了一些,但这个改动无关痛痒。


加贺型战列舰
A126 A126a A126b A126c A127
排水量(t) 39300 39900 39650 39650 39900
柱间长(m) 218 218 218 218 218
航速(kt) 26.5 26.5 26.5 26.5 26.5
主机功率(shp) 88000 91000 90000 90000 91000
主炮 5×II 41cm
副炮 20×I 14cm
防空炮 4×I 8cm
鱼雷 8× 61cm水下发射管
防护 垂直防护:主装为292mmVC/17.5°,由于主装较高(全高5.45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取消了水下次装,前部横向隔壁为178-292mmVC,后部为102-292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VNC+38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VNC,水平部44.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VNC,水平部38mmHT+32mmVNC。艏艉平甲70mmHT-70mmHT+51mmVNC(艉部穹甲51mmHT+76mmVNC~70mmHT+76mmVNC)。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双重底处降至51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56mmVC,顶部78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127-203mmVC。

见下

到A127,加贺型战列舰的设计基本完成。由于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加贺型的动力舱段更加轻便和紧凑,为设置第5座主炮提供了条件。装甲方面,加贺型超越了日德兰海战时期的全面防御布局,出现了装甲盒和倾斜主装等先进理念。虽然平贺让在设计演进的过程中一再削弱垂直防护,加强水平防护,但加贺型的防护依然超越了长门型,在当时仍然处于不错的水平。火力和机动方面,10门41cm主炮的火力在当时已经开工的主力舰中,也仅次于南达科他级,但加贺型拥有航速优势。

即使如此,对更看重单舰能力的日本海军来说,加贺型恐怕只能说是一个过渡的设计。高速主力舰的诱惑一直都在,在完成加贺型的设计后,平贺让继续为“高速化的加贺”而努力,这就是后来的天城型战列巡洋舰。

性能参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基本参数:水线长231.7m,垂线间长217.9m,水线宽30.5m,全宽32.6m,型深15.4m,吃水9.37m,排水量39930t
  • 武器:5×II 41cm/45 三年式主炮,20×I 14cm/50 三年式炮廓炮,4×I 8cm/45 四一式高角炮,8× 61cm 水上发射管(24× 八年式鱼雷)。
  • 防护:
垂直防护:主装为279mmVC/15°,全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同样取消了水下次装。主装后防御纵壁32-70mmHT,前部横向隔壁为254mmVC,后部为229-279mmVC或VNC。艏艉次装甲带254mmVC/15°,全高3.66米,其中水线下1.52米。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NVNC+38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NVNC,水平部38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NVNC,水平部25mmHT+38mmNVNC。艏艉次装甲盒水平装甲64mmNVMC+38mmHT(艉部穹甲51mmHT+76mmVNC~70mmHT+76mmNVNC),次装甲盒防护甲板平坦部19-25mmHT,倾斜部38-51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双重底处降至51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56mmVC,顶部178mmVC,底部76mmN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229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32mmHT~32mmHT+51mmNVNC
  • 动力:4× 技本式减速蒸汽轮机(8× 重油专烧锅炉 + 8× 煤油混烧锅炉),91000马力,26.5节。
  • 续航:8000海里@14节。
加贺型战列舰,线图
加贺型战列舰,装甲分布图

舰船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22年8月1日,土佐从长崎被拖往吴港

土佐号战列舰于 1918年5月15日下达建造训令,1920年2月16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21年12月18日下水。

1922年2月5日,由于日本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天城、赤城、高雄、爱宕、土佐、加贺等6艘主力舰将被拆除,或者改建为航空母舰。土佐非常不幸地被指定作为靶舰拆除,此时的土佐只舾装完甲板和司令塔,还有4个主炮炮座,宣告停工不久后在司令塔的基础上改装了简易舰桥。鉴于其命运,连船厂官员也自嘲道“本来前途光明的土佐却变成了水上的土左卫门(浮尸)”。

8月,土佐被拖去吴港,等待进一步的安排。土佐驶离长崎时有5万人为其送行。

1924年4月,土佐号被除籍,结束了短暂的海军生涯。 6月6日,吴市海军炮术学校接收了土佐号,开始进行火炮和鱼雷试验。

实验海域是吴港外的广岛湾及安艺滩。土佐虽说是未成舰,但其船体已是完成状态。使用最新锐军舰实验防御,对日本海军来说是空前绝后的。对土佐号的试验分为几个部分:(1)对水雷的防护能力;(2)对鱼雷的防护能力;(3)对航弹的防护能力;(4)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

水雷试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水雷和鱼雷试验,注意标注为WTC的三层水密舱结构。

水雷方面,海军对土佐号进行了一系列毁伤实验,分别是一号机雷乙型对无防备部分,六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八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九年式水雷对水中防御部分。然而由于保密原因,只有前两次试验的结果得以被公开。

第一次试验是使用装药100公斤的一号机雷乙型在右舷舰57号肋骨水线下2米处的无防护区引爆,船壳破口位于水线下3.7米,大小6.0×5.0米,进水约1000吨。

第二次试验是使用装药150公斤的九年式水雷在左舷前部87号肋骨(前部弹药库)水线下6.3米处引爆,船壳破口大小5.8×5.2米,爆炸中心附近有熔化痕迹,进水726吨。

除此以外,还进行了水下近炸试验。在离右舷后部265号肋骨(后部弹药库)1.5米的水下引爆337公斤炸药,试验造成13.4×8.8米的破口,进水约1700吨。

这几次试验显示,日本战列舰的三层中空水密舱存在刚性过强的问题,爆炸的高压破坏了支撑结构,产生的碎片会击穿防雷舱与水密舱隔壁。

鱼雷试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鱼雷方面有三次试验,不过出于节省资源的考虑,仅仅使用鱼雷弹头在船壳处引爆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次试验使用六年式53cm鱼雷弹头,装药203公斤,在左舷前部87号肋骨(前弹药库)水线下4米处的防雷突出部引爆,造成船壳破口大小为6.7×3.7米,进水1008吨。

第二次试验使用八年式一号61cm鱼雷弹头,装药300公斤,在右舷中部192号肋骨(前轮机舱)水线下4米处的防雷突出部引爆,造成船壳破口大小为5.5×2.5米,进水1203吨。

第三次试验使用八年式二号61cm鱼雷弹头,装药350公斤,在第二次的对舷水线下4.9米处引爆,是为了验证填充水密钢管后的效果,造成船壳破口大小为6.1×5.5米,进水1160吨。

吴海军工厂的造船部长永村清中将在试验时,甚至直接站在爆破地点正上方的下甲板上,他评价“没有像地震那样上下晃动的强烈感觉,毕竟是为4万吨巨舰配套的防雷设施。”这是因为土佐号轮机舱的特殊布局,前部轮机舱段外侧布置发电机和燃油槽,为内侧的轮机舱提供了缓冲。但是爆炸发生后,大部分水密钢管已经被破坏,仅有少部分发挥了作用,并且水密钢管无法阻止海水灌入防雷舱壁后的舱室。鉴于水密钢管比防雷舱壁的密度更大,海军需要检讨水下防护的设计。

另一项实验还测试了鱼雷发射室的防护能力。在47号肋骨中甲板(前部鱼雷发射室)放置装药203公斤的六年式鱼雷三枚,间隔分别是4.57米和1.37米,爆破中间的一枚鱼雷,引爆其他两枚。实验的结果是,附近的外板经两舷自下甲板向上掀起,33~62号肋位之间的中甲板上方横向舱壁全被破坏,碎片四散。

这次试验的结论同水雷试验一样,鱼雷储藏室内发生的任何爆炸均会对舰只造成严重的伤害。海军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在发射室加装额外装甲,或是在发射室靠弹药库一侧的舱壁上加厚横隔壁,以确保爆炸破片和冲击波不会对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当然,在后续的战舰设计以及讨论中,海军干脆放弃了在战列舰上安装鱼雷发射器。

航弹试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航弹方面有两次试验。第一次试验在后部314号肋骨(尾舵)无防护的上甲板处引爆了550公斤炸药,结果是上甲板被炸开19.8×4.6m的破口,冲击波还将中甲板破开一处小口。第二次试验在后部282号肋骨(5 号炮塔)有防护的中甲板通道里引爆 1050kg 炸药,结果是中甲板以上的构造物被掀飞,上甲板炸开直径 1m的破口,中甲板炸开1.5×2.1m的破口,冲击波到达船底。

穿甲弹试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二发产生水中弹效应的穿甲弹

穿甲弹方面,海军安排长门号使用强装药的三年式41cm被帽穿甲弹向土佐号的左舷射击,距离20000米,预定水平着角为17°。试验共进行了4次。

第一发穿甲弹在土佐号前10米的位置近失,然而穿甲弹入水后却继续前进,在4号炮塔前2.44米,水线下2.25米(主装甲带下0.61米)处击穿了船壳,破口1.8×1.2米,接着击穿了75毫米厚的防雷纵隔壁,破口12.5×5.2米,总进水2300吨。船体倾斜角度从4°增加到9°。

第二发穿甲弹在土佐号前25米的位置近失,与第一发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穿甲弹入水后继续前进,在228号肋骨(后部轮机舱)水线下3.56米(主装甲带下1.83米)处击穿防雷突出部,破口4.3×2.4米;接着继续击穿防雷纵隔壁,破口1.4×0.4米;以及轮机舱纵壁,破口6.3×2.0米,最后在后部机舱内爆炸,造成上半部分周围舱壁破孔,进水量达到了约3000吨。船体倾斜角度从4°增加到10°。

第三发穿甲弹在后部240号肋骨(3、4 号炮塔之间)离装甲带上缘1.1米处命中,剩余速度436m/s,由于目标侧倾,实际着角为39°。这一发穿甲弹被磕碎,在装甲带上留下压痕。

第四发穿甲弹在后部272号肋骨(4、5 号炮塔之间)船舷装甲结合部钢板的中央稍下方的地方命中,剩余速度440m/s,实际着角41°。这一发穿甲弹击穿了装甲带,破口0.4×0.9m,但穿甲弹没有爆炸。

第一、二发穿甲弹确认了水中弹效应,平头穿甲弹入水后不但不会反跳,反而会潜入水中继续前进。如果穿甲弹从水下击穿重要舱室,如轮机舱或弹药库,势必会对战舰造成严重损害。海军据此认为有必要将装甲带的防护高度扩展到水线以下,另一方面也加紧开发具有水中弹效应的穿甲弹,即后来的5号穿甲弹、88式穿甲弹,以至于著名的91式穿甲弹。

总体评价[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总体而言,土佐号的打靶试验为日本海军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验数据。在之后新造的主力舰和巡洋舰的设计中,都能体现日本海军在土佐打靶时总结的经验,比如新型平头穿甲弹,大中型战舰对水下防护的改进,以及对推进轴的防浸水设计,等等。

废弃凿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25年1月31日,在吴市等待拆解的土佐号。

土佐号的实验一直进行到1925年1月,海军下令限期一个月内将其拆除。

2月3日,土佐号被拖往佐伯湾冲之岛西方约10海里处的预定地点,不过却遇到暴风天气不得不推迟作业。9日凌晨,工作人员打开了土佐号的6个通海阀,土佐号往右舷逐渐沉没。早上7时,土佐号从水面上完全消失了。

然而土佐号的故事还没有就此结束。长崎市著名的“海上煤矿岛”端岛又因岛上密密麻麻的建筑构成的剪影从某一角度看酷似军舰而被称为“军舰岛”,这个“军舰”其实最早指的就是只有船体的土佐号。另外,在大正昭和之交以至之后很久,诸如“土佐号没有自沉,而是被藏起来了”这样的都市传说也在正处于军国主义狂潮之中的日本社会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两艘加贺型都停工以后,遗留下来的物资大多都被缺乏资源的日本海军重新利用了。两舰的剩余物资中除主炮外可利用的部分都被挪去支援天城号和赤城号的改造,而随着天城号的报废,相当一部分物资转了一圈又重新用到了加贺号身上。

另外,到1923年,加贺型的主炮塔总共有10座已经完工或接近完工,其中就包括土佐号的1~3号炮塔。这些炮塔和半成品同样被再利用,其中,土佐的1、2号炮塔被让渡给陆军,分别被特殊起重机船蜻州丸号搬去对马要塞丰炮台,以及韩国釜山要塞的张子嶝炮台充当要塞炮,3号炮塔则在后来和其他半成品以及天城型遗留的4座炮塔一起在 1924~1926 年间用于长门号和陆奥号的现代化改造。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挖组性能评测

全炮效力射:全队航速<27节的舰船装甲值和回避值增加2/4/6点。自身相邻舰船射程增加1档,装甲值增加6/9/12点。全队J国舰船火力值增加2/4/6点,暴击率提高2%/4%/6%。当队伍中只有J国舰船时,自身攻击敌方时无视目标50%/75%/100%的装甲值。



【全炮效力射】

土佐算上技能后火力为126。防守端80耐久,104装甲,55回避也凑合。42的索敌在战列中偏低,面板总体是合格的。航速26.5节虽然在全船里偏慢,但在<27节的这个区间内是目前最快的,有一定价值。

土佐在自己单飞场合下,凭借合格的面板,以及技能保底的收益,也不会成为累赘,在队友有诸如A150,圣乔治等J国或低速炮船时,可以获得更多收益,如果日后有低速功勋出现,土佐也将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土佐真正的上限在于全J的无视装甲以及给两边加射程的能力,虽然随着J国高速炮船的陆续实装,6J队伍下低速船的装甲闪避可能只有自己能吃到了,但是总共36火暴的全队收益非常不错(不过注意一下火力暴击应该尽量给炮船吃,给航系效果会稍差),3发无视装甲的攻击无论先手压制还是后手抗压都是非常靠谱的存在,是纯J队伍的绝对核心之一。

给相邻加射程的功能与亚拉巴马类似,而且可以叠加。但土佐可以加两个,还一人附赠12装甲。这个效果在J国内部主要有两个用法。一个是给中射程的大淀加射程直接变成长射程从而给格子经常不够的大淀省一个格子,可以让大淀携带声纳+深投+2战斗机兼顾稳定制空反潜,不再需要携带长炮。另一个用法则是和A150配合,由于A150在多J炮环境下的玩法是先靠打多+额外伤害进行压制,然后利用嘲讽吸收伤害抗压,但是此时会失去无视战损。因此土佐的抬射程和装甲可以同时给予A150必定先手的能力,更强的抗压能力,更多的额外伤害。土佐+A150+近江的组合,即使是在无限制环境下,目前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总体而言,土佐是一条下限合格,上限非常高的船,活动中她的主舞台在纯J队伍以及低速功勋中,A150实装后配合近江一起辅助A150让她在无限制队伍中也有了出场机会。日常则是查无此人。

——原文来自:【巨型基础攻略】全技能船只强度分析与简评


设定[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由于土佐的配色风格与怪物猎人中的电龙(MHX四天王那个)过于接近,因此卫星发布时似乎自带电龙bgm主旋律↓↓↑

作为加贺的姐姐,出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和她接触。在特混突袭——利斧行动中,她伪装成苏联,总算和加贺搭上了话。

从台词可以看出她热衷于白刃战,剧情进一步证明了这点。在她袖子里藏着一个祖传的枪头,可以伸缩,无坚不摧。

台词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获得——“盲目听从命令…是对我过去的真实写照。我必须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在下土佐,请您为我指明道路——即便隐匿于黑暗,也能侍奉光明的道路。”

夜间2——“我在祖宅中找到了先祖曾使用过的长枪枪头。经过研发部的改造后,甚至可以刺穿深海舰的装甲。还有,拿来削苹果的时候也很趁手。”

提督室——“任务同步中。”

中破——“……失去同步。”

很明显,这几段台词都是则neta《刺客信条》系列游戏。那把长枪枪头怕不是在《刺客信条2》里艾吉奥的祖传袖剑。
对 魔 舰

同厂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于三菱重工业 长崎造船所(长崎县长崎市)。

舰娘名 开工时间 下水日期 出厂日期 备注
雾岛(きりしま)
IJN Kirishima
1912.3.17 1913.12.1 1915.4.19
日向(ひゅうが)
IJN Hyuga
1915.5.6 1917.1.27 1918.4.30
多摩(たま)
IJN Tama
1918.8.10 1920.2.10 1921.1.29
木曾(きそ)
IJN Kiso
1919.6.10 1920.12.14 1921.5.4
土佐(とさ)
IJN Tosa
1920.2.16 1921.12.18 1922.2.8停工,1925.2.9作为靶舰击沉
川内(せんだい)
IJN Sendai
1922.2.16 1923.10.30 1924.4.29
古鹰(ふるたか)
IJN Furutaka
1922.12.5 1925.2.25 1926.3.31
青叶(あおば)
IJN Aoba
1924.2.4 1926.9.25 1927.9.20
羽黑(はぐろ)
IJN Haguro
1925.3.16 1928.3.24 1929.4.25
鸟海(ちょうかい)
IJN Chōkai
1928.3.26 1931.4.5 1932.6.30
三隈(みくま)
IJN Mikuma
1931.12.24 1934.5.31 1935.8.29
隼鹰(じゅんよう)
IJN Junyō
1939.3.20 1941.6.26 1942.5.3 原为客轮橿原丸
凉月(すずつき)
IJN Suzutsuki
1941.3.15 1942.3.4 1942.12.29
若月(わかつき)
IJN Wakatsuki
1942.3.9 1942.11.24 1943.5.31
No.301(鞍马
No.301(IJN Kurama, くらま)
1942.6.1 1942.7取消建造,未获得命名



相关链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石桥孝夫,《图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战舰·巡洋战舰》

福井静夫,《日本の軍艦 —わが造艦技術の発達と艦艇の変遷—》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74658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78271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2895963/

https://www.warships.com.cn/thread-7532-1-1.html

https://www.warships.com.cn/thread-4907-1-1.html

  1. 特混突袭——利斧行动中使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