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志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布勃诺夫方案: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27字节 、​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35行: 第35行:
</tabber>
</tabber>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File:bubnov-16in-1914-artist_impression.jpg|400px|缩略图|右|艺术家设想的布勃诺夫方案战列舰。]]
[[File:bubnov-16in-1914-artist_impression.jpg|300px|缩略图|右|艺术家设想的布勃诺夫方案战列舰。]]
[[File:Navarin_wows_main.jpg|400px|缩略图|右|《战舰世界》中的XI级战列舰“纳瓦林”以布勃诺夫方案为原型,但加入了一些原创设计。]]
[[File:Navarin_wows_main.jpg|400px|缩略图|右|《战舰世界》中的XI级战列舰“纳瓦林”以布勃诺夫方案为原型,但加入了一些原创设计。]]
===波罗的海战列舰计划===
===波罗的海战列舰计划===
第57行: 第57行:


===布勃诺夫方案===
===布勃诺夫方案===
[[File:bubnov-16in-1914.jpg|400px|布勃诺夫方案的线图]]
[[File:bubnov-16in-1914.jpg|400px|缩略图|右|布勃诺夫方案的线图]]
应该说,造船部和参谋部的未来主力舰设想已经十分详尽,甚至已经敲定了一部分技术参数,只剩下战舰主尺度、装甲厚度、以及动力系统的具体选择没有确定。总体而言,这是一型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高航速的主力舰,但排水量限制却很局促。她的思路与沙俄以往的主力舰完全不同,设计难度很大。
应该说,造船部和参谋部的未来主力舰设想已经十分详尽,甚至已经敲定了一部分技术参数,只剩下战舰主尺度、装甲厚度、以及动力系统的具体选择没有确定。总体而言,这是一型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高航速的主力舰,但排水量限制却很局促。她的思路与沙俄以往的主力舰完全不同,设计难度很大。


第71行: 第71行:


鱼雷方面,每舷共有 4 座双联和 1 座单装 450mm 发射管,每个发射管鱼雷备弹 3 枚。
鱼雷方面,每舷共有 4 座双联和 1 座单装 450mm 发射管,每个发射管鱼雷备弹 3 枚。
[[File:bubnov-16in-1914-1.jpg|400px]|布勃诺夫方案的舱室图与装甲分布]]
[[File:bubnov-16in-1914-1.jpg|400px|缩略图|右|布勃诺夫方案的舱室图与装甲分布]]
装甲方面,战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为 280mm,高度为从中甲板到水下 1.75m,穹甲与中甲板之间还有一道 75mm 的垂直装甲,主装甲带覆盖三座主炮塔,占水线长度的 2/3;舰首副装甲带厚度为 200mm,上部削薄至 100mm;舰尾副装甲带厚度为 175mm。整个水线长度都覆盖有厚度为 75mm 的上装甲带,高度为上甲板到中甲板(炮廓炮高度)。核心区的水平装甲拥有 35mm 的上甲板和 75mm 的中甲板,穹甲倾斜部为 75mm。没有水下装甲或防鱼雷突出部,仅仅依靠宽 4.5m 的水密隔舱抵御水下爆炸。炮塔的装甲厚度为 400mm,炮座则是 375mm。指挥塔的装甲厚度为 400mm。
装甲方面,战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为 280mm,高度为从中甲板到水下 1.75m,穹甲与中甲板之间还有一道 75mm 的垂直装甲,主装甲带覆盖三座主炮塔,占水线长度的 2/3;舰首副装甲带厚度为 200mm,上部削薄至 100mm;舰尾副装甲带厚度为 175mm。整个水线长度都覆盖有厚度为 75mm 的上装甲带,高度为上甲板到中甲板(炮廓炮高度)。核心区的水平装甲拥有 35mm 的上甲板和 75mm 的中甲板,穹甲倾斜部为 75mm。没有水下装甲或防鱼雷突出部,仅仅依靠宽 4.5m 的水密隔舱抵御水下爆炸。炮塔的装甲厚度为 400mm,炮座则是 375mm。指挥塔的装甲厚度为 400mm。


19,428

个编辑

导航菜单